營養飲食

竹筍過敏怎麼辦?

竹筍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對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等有一定治療作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保健食物,但竹筍中含有大量的草酸,極容易出現過敏現象,為了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炒菜之前一定要用熱水煮10-15分鐘。

一、竹筍夏季吃的好處

夏天暑熱,胃口不佳,消化不良是常見症狀。中醫認為筍味甘,微寒,無毒,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嗝爽胃的功效。《名醫別錄》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氣,可久食”;《本草綱目拾遺》說它“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尤獨善於清化熱痰。竹筍除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外,還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鈣、鐵、鎂等營養成分。而且竹筍的蛋白質比較優越,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為優良的保健蔬菜。除此之外,竹筍還是低脂肪、低糖、高纖維食物,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減少體內多餘脂肪,亦是女士們減肥瘦身的健康之選。

在保鮮方面,竹筍是鮮菜,越鮮吃營養價值就越高。如果不能即食,需要在竹筍的切面上先塗抹上一些鹽,再放入冰箱中冷藏。

二、吃竹筍防過敏注意事項

然而,竹筍不僅含有難溶性草酸鈣,尿道、腎、膽結石患者不宜多食,而且還含有較多的粗纖維素,對於胃腸疾病患者及肝硬化等患者可能是致病因素,容易造成胃出血、肝病加重等。

吃春筍還要防過敏,尤其是老人、兒童不宜多吃,每餐最好不要超過半根。中醫認為,竹筍有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等功效,但筍中的大量纖維素較 難消化,同時筍中含有難溶性草酸,食用過多易誘發哮喘等老慢支疾病、過敏性鼻炎、皮炎等。春季本來就容易過敏,對於容易產生攝入性過敏的人來說,食用春筍 還易引起蕁麻疹。因此,小兒應少量吃春筍,但不能吃毛筍;老人吃筍一定要細嚼慢嚥。

為防止出現過敏,吃筍應先少量嘗點,如有反應,馬上停止;如沒有反應,可適當再吃。若用筍片、筍丁炒菜,要先用開水把筍燙5~10分鐘,然後再配其 他食物炒食。這樣既可高溫分解大部分草酸減少弊端,又能使菜肴無澀感,味道更鮮美。同時,吃筍時儘量不要和海魚同吃,避免引發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