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

揭秘氣功與經絡的相互關係

中醫學的基本觀點之一就是整體觀,而人體之所以能成為統一的整體,是通過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的作用而實現的,因此經絡學說在中醫理論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氣功作為中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同經絡當然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首先,從經絡的發現來看,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了經絡,並具體講明瞭其循行走向。而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卻找不到經絡的蹤跡,不知其為何物。那麼,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人怎麼能得到有關經絡的認識呢?根據某些史料記載與近代科學實驗發現,經絡學說的起源及形成和氣功有著密切的關係。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在其所著《奇經八脈考》中講:“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內景隧道”是指人體的經絡系統,“返觀”可以理解為一種靜功的鍛煉方法。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體的經絡變化,在進行某種靜功鍛煉過程中是能夠覺察出來的。針灸臨床實踐中發現,有時針刺某個人的某一個穴位時,整條經絡都出現感傳,這種人被稱為經絡敏感人。這種人通常在人群中所占比例很小。然而當對人群中非經絡敏感人採用誘導入靜的方法,使其進入氣功態後,經絡感傳現象及經絡敏感人的出現率則大大提高。這一實驗研究結果也為經絡和氣功的密切關係提供了佐證。

另一方面,氣功還有疏通經絡,祛病強身的作用。《黃帝內經》說:“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中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周身氣血運行和輸布的通道,是把人體各部分聯結成統一整體的重要系統,經絡系統保持通暢,人體的氣血就得以正常運行,生命就得以正常活動。若經絡系統出現異常,人體的機能活動就要發生障礙,產生疾病。練功時可出現末稍迴圈旺盛,腺體活動增強等現象。這些變化,都說明氣功鍛煉具有疏通經絡的作用。此外,許多氣功功法都是在經絡學說的影響下,依據氣功原理編創的。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就反復強調了奇經八脈對於練功和診病的重要性,認為“醫而知乎八脈,則十二經、十五絡之大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脈,則龍虎升降、玄牡幽微之竅妙得矣”。針灸學家楊繼洲在《針灸大成》中指出了任督二脈與練功的密切關係,認為許多功法雖有“種種不同,豈離任督”。近代醫家張錫純也主張學醫的人應練氣功,並參看丹經。
綜上可見,氣功與經絡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關係。隨著現代科研對經絡實質和氣功機理的不斷揭示,氣功與經絡的相互關係必將更清楚地顯示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