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脾虛血虛吃什麼好

血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醫名詞,主要就是指的是體內陰血虧損的狀態,其出現的原因也可能是失血過多,脾胃功能失常等造成,那麼脾虛血虛吃什麼好呢?

血虛,中醫名詞。指體內陰血虧損的病理現象。可由失血過多,或久病陰血虛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穀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於氣與血有密切關係,故血虛每易引起氣虛,而氣虛不能化生血液,又為形成血虛的一個因素。血虛主症為面色萎黃.眩暈.心悸.失眠.脈虛細等。由於女性月經失血的緣故,血虛體質多在女性身上出現。

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脾虛血虛如何調理?

氣虛

主要表現 如果我們伸出舌頭,照鏡子觀察一下,發現自己舌邊佈滿了齒痕,這便是氣虛的表現。這樣的人往往會出現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四肢懈怠,自汗,動輒氣喘,面色淡白,語音低微,頭暈耳鳴,舌苔滿布,脈弱等症狀。

如何調理——山藥薏米芡實粥 我們用幹懷山藥500克,然後把懷山藥、薏苡仁、芡實拿到加工糧食的地方請他們幫忙打成粉末。做好以後,每天取一或者兩調羹,放入小米,或者大米中,熬粥,每天喝一次,堅持一個月左右,體質會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脾虛

主要表現 乏力、困倦、頭重、頭暈,有的甚至會有噁心、食欲減退等。一般舌苔較厚膩、舌質淡,可以看到齒印(齒痕)。

如何調理——山藥 山藥有補脾、養肺的功效。《神農本草經》中稱其“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臨床上常常用於治療脾虛泄瀉。 可以用生山藥500克研細粉備用,每次煮粥用30克,先用涼開水調成糊狀,入鍋內煮,煮時用筷子不停攪之,使其沸至成薄糊狀即可。每天1~2次空腹服下,可以連續服用7~10日。如果嫌口感不好,服用的時候可以適量加點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