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中華武術養生之道

導語:傳統武術是中華傳統體育養生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之所以能夠歷經數千年而不衰,並且不斷發展,能傳播到世界各地,因為它確實不僅是一種打鬥的技術,而且具有很強的健身功效、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多方面的魅力。比如太極拳和八卦掌,都具有極強的抗暴功效、極好的開智效果、無窮的藝術趣味更具有極高的養生價值。不但中國人喜歡,世界各國人民也都喜聞樂見。

一、社會健康意識是當今時代的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在已是高科技時代,是數碼之家了。特別是高科技不斷融入人類生活,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如電腦代替很多體力勞動,出門電動車,公車,小轎車代替步行,自行車等等。可是別忘了,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科技發達的今天也給人們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我們本來具有的動物特徵逐漸退化,人類的頭腦越來越發達,而身體卻越來越虛弱。還有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方式、激烈的競爭、強烈的欲望,使人們的精神過度緊張,心理不平衡,導致一系列“職業病”,形成了新的社會問題。另外,隨著社會老齡化的不斷加劇,人們健康長壽的願望與日俱增,人們對健康也給予了更高的標準。那麼人們怎樣才能使的生命的時間達到極限?這就需要尋求一種具有健身養生功能的體育運動,然而傳統武術則剛好具備這一功能。

二、傳統武術的健身養生思想和養生方法

現代社會呼籲健康長壽,因此人們急切需要具有健身養生功能的體育運動,而中國的傳統武術獨具健身養生思想和養生方法。傳統武術養生強調“天人合一”,“內外合一”,認為人本身是一個小宇宙,應遵循宇宙的規律,讓人體與宇宙達到共振,與自然融為一體,協調發展,人的個體本身也應該達到內在的心意思維與外在的表像動作協調一致;強調“調心練意”,“練意調神”一切肢體運動要與“心”、“意”緊密結合,充分發揮想像力和意識的作用,通過鍛煉,達到身心俱健。此外,中國傳統武術主張“松靜自然”,“動靜結合”。松,指精神與身體的放鬆;靜,指心態和情緒的平靜。傳統武術強調動靜結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以動為用,以靜為養,動靜適宜方能健康。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都要求動靜適宜。

三、傳統武術是一種獨具特色的養生術

中華傳統武術融合了道家文化、中醫養生文化等中華傳統養生文化,因此,傳統武術被稱為養生術。傳統武術不僅鍛煉外在形態姿勢,更講內功的修煉。“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是各種流派都遵守的練功準則,各種功法和技法皆以意帶動,形隨心動,以形達意,形意合一,注重通過練功達到疏通經絡,防止疾病,保健強身的目的。另外通過練習傳統武術可達到精神、形體的雙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機能。這也正是武術養生有別於一般體力鍛煉的重點之所在。

作為一種健身的運動形式,傳統武術與其他運動相比具有獨特的優勢。他不受體質,地點,金錢,年齡等的限制。它比較自由,靈活,並且它的運動量,運動幅度,都可以由練習者自己來控制。身體素質好的人可以選擇運動量大、較長的套路;身體素質一般的人可以選擇動作幅度較小的、較短的套路,也可以從中選擇一段或一節進行練習。另外,傳統武術對外界條件的要求相對較低。同樣是健身方式,乒乓球運動需要球臺和球拍,羽毛球需要球拍和球網,打籃球需要籃筐和籃球,而傳統武術則不需要任何器材,同樣能夠達到鍛煉效果。除此之外,傳統武術的練習沒有年齡的限制,它是一項終身運動,每一個年齡段得人都可以練習。因此,許多武術專家認為,傳統武術是適合任何人的最好的健身養生方法。



四、傳統武術的健身養生價值

傳統武術套路運動作為一種運動方法,能夠增強和維護聯繫著的生理功能。另外,傳統武術是一種整體運動,要求內外合一,所有動作都要求身體各部分以及內在精神的協調配合,這樣身心各部分都得到了鍛煉,從而全面提高或維護練習者的柔韌、反應、靈敏、協調、力量、速度等身體素質,調節身體內環境的平衡,調養其氣血,改善內在機能。

武術養生的意義

經常堅持武術鍛煉能有效地增強體質。武術中的各種拳法、腿法對爆發力及柔韌性要求較高,特別是各關節活動範圍較大,對肌肉韌帶都有很好的鍛煉作用,武術包含多種擰轉、俯仰、收放、摺疊等身法動作,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隨”,“步隨身行、身到步到”,對協調性有較高的要求;整套動作往往由幾十個動作組成,並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所以能使身體各個系統得到全面發展。練習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如太極拳,強調以意引導動作,配合均勻深沉的呼吸,可使周身血脈流通,適合於慢性病患者作為醫療手段堅持鍛煉,有較明顯的療效。對抗性的散打、推手、武術短兵、武術長兵等競技項目,運動激烈,除能增強體質外,還能培養勇敢、機智、敏捷等優良性格。

1、提高素質,健體防身。武術套路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回環、平衡、跳躍、翻騰、跌撲等,人體各部位都要參與運動。

系統地進行武術訓練,對人體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人體各部位“一動無有不動”,幾乎都參加運動,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鍛煉。實踐證明,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武術運動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對調節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十分有益。

武術套路運動和搏鬥運動,都是以技擊作為它的中心內容,通過武術鍛煉,不僅能夠達到增強體質的作用,而且能學會攻防格鬥技術,特別是武術功力訓練,更能發揮技擊的實效性。

武術的搏鬥運動,通過攻防技術練習,拳打、腳踢、快摔等動作的運用,並在文字中互相揚長避短,攻彼弱點、避彼鋒芒,講究得機、得時、得勢,從而提高判斷力和應變能力。這無疑能提高人們克敵制勝和防身自衛的能力。尤其對公安武警和邊防指戰員更有實際意義和作用。



2、鍛煉意志,培養品德。練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練習基本功時,要不斷克服疼痛關,堅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常年有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進行套路練習,要克服枯燥關,培養刻苦耐勞,砥礪精進,永不自滿的品質。鍛煉勇敢無畏、堅韌不屈的戰鬥意志。經過長期鍛煉、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於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貫徹在武術教習全過程中,“未曾習武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傳統中始終把武德列為習武教武的先決條件。武術在中國幾千年綿延的歷史中,一向重禮儀,講道德,“尚武崇德”。諸如尊師愛友,包含了深刻廣泛的道德內容,互教互學,以武會友,切磋技藝,講禮守信,見義勇為,不淩弱逞強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術和人生修行結合起來,是中國武術傳統道德觀念的體現。在社會的發展中,武德的標準和規範也不盡相同,尚武而崇德不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還有益於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

3、競技觀賞,豐富生活。武術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無論是套路表演,還是散手比賽,都為人們喜聞樂見。唐代大詩人李白好友崔宗之贊他“起舞拂長劍,四座皆揚眉。”杜甫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著名詩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的描繪。漢代打擂臺,“三百里內皆來觀”。都說明無論是顯現武術功力、技巧的競賽表演套路,還是鬥智較勇的對抗性散手比賽,都會引人入勝,給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通過觀賞,給人以啟迪和樂趣。

4、交流技藝,增進友誼。武術運動蘊涵豐富,技理相通,入門之後會有“藝無止境”之感。群眾性的武術活動,便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良好手段。隨著武術在世界廣泛傳播,還可促進與國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許多國家武術愛好者喜愛武術套路,也喜愛武術散手,他們通過練武瞭解認識中國文化,探求東方的文明。武術通過體育競技、文化交流等途徑,在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