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真菌感染用什麼藥合適

真菌感染在生活當中經常會發生,可表現在我們身體的皮膚上面,或者是手腳上面,而真菌感染的常見藥物有,兩性黴素B,咪康唑、益康唑和舍他康唑等,對這些藥物應該注意科學使用。

1、三唑類

吡咯類抗真菌藥,包括:咪唑類和三唑類。咪唑類包括:,咪康唑、益康唑和舍他康唑等。目前,多為淺表真菌感染或皮膚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局部用藥。三唑類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處於研究階段的沙康唑、帕索康唑、雷夫康唑、SCH39304(SM8668)和SDZ89-485,均可用於治療深部真菌感染。吡咯類藥物作用的主要靶酶是14-去甲基酶(14-DM),利用咪唑環和三唑環上的第3位或第4位氮原子鑲嵌在該酶的細胞色素P450蛋白的鐵原子上,抑制14-DM的催化活性,使羊毛甾醇不能轉化成14-去甲基羊毛甾醇,進而阻止麥角甾醇合成,使真菌的細胞膜合成受阻,導致真菌細胞破裂死亡。

2、多烯類

多烯類抗真菌藥物,包括:兩性黴素B(AmB)、兩性黴素B含脂複合體(ABLC)、兩性黴素硫酸膽甾醇酯(ABCD)、兩性黴素B脂質體(L-AmB)以及制黴菌素。此類藥物通過與真菌細胞膜磷脂雙分子層上的甾醇發生交互作用,導致細胞膜產生水溶性的孔道,使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改變,最終導致重要的細胞內容物流失而造成菌體死亡。兩性黴素B也可通過刺激巨噬細胞調整自體免疫功能產生殺菌作用。制黴菌素脂質體(NYS)能與真菌細胞膜上的麥角醇結合,降低細胞膜穩定性,對多種真菌有活性[2]??。

3、棘白菌素類

此類化合物作為1,3-β-D-葡聚糖合成酶的非競爭性抑制劑,在抑制其生物活性的同時,不影響核酸和甘露聚糖的生物合成。1,3-β-D-葡聚糖是維持真菌細胞壁完整性的重要物質,但隱球菌缺乏該物質。1,3-β-D-葡聚糖缺乏導致真菌細胞壁通透性增加,細胞溶解,真菌死亡。1,3-β-D-葡聚糖在人體細胞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