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五款中藥最易導致腹瀉疾病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有時也會導致我們的身體狀況出現不適症狀,所以要引起重視。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哪些中藥會導致腹瀉,快來看看吧。

5種中藥易致腹瀉

巴豆

性味辛熱,有大毒,峻下寒積,蕩滌胃腸沉寒痼冷、宿食積滯,藥力剛烈,有斬關奪隘之功。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本品含巴豆油34%~57%。巴豆油是劇烈的瀉下藥,口服半滴至1滴對口腔、胃腸等粘膜及皮膚均有強烈刺激作用,產生嚴重的口腔刺激症狀及胃腸炎,在半小時到3小時內多次大量水瀉,伴有劇烈腹痛和裡急後重。其瀉下作用主要是由於巴豆油在腸內遇鹼性腸液,析出巴豆酸,刺激腸道,使分泌和蠕動加強所致。

牽牛子

性味苦寒,有毒,具有瀉下去積功效。現代研究認為,本品所含的牽牛子甙在腸內遇膽汁及腸液分解出牽牛子素,能刺激腸道,增進蠕動,導致強烈的瀉下。牽牛子對人體有毒性作用,但不大,大量服用除可引起嘔吐、腹痛、腹瀉與粘液血便外,還可刺激腎臟引起血尿。

大黃

本品苦寒沉降,善蕩滌胃腸,峻下實熱,走而不守,有斬關奪隘之功,主入陽明大腸經,攻積導滯,瀉熱通便。現代研究認為,大黃所含結合蒽醌為瀉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腸,增加蠕動而排便,其作用緩和,服後6小時左右排下稀便或軟便。由於鞣質所致,瀉後有便秘現象。

郁李仁

性味辛苦甘平,具有潤腸通便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揮發性有機酸及油酸等,具有潤滑性緩瀉作用。

甘遂

性味苦甘寒,有毒,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之功效。現代研究認為,本品含三萜類,其中所含大戟酮、大戟二烯醇、α-大戟醇及巨大戟二烯醇的醇浸膏對小鼠有明顯瀉下作用,能強烈刺激腸粘膜,引起炎症性充血和蠕動增加,造成峻瀉。

五款食療方止腹瀉

1、薏苡仁山藥粥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止瀉。

做法:把山藥、薏苡仁、蓮子、紅棗、粟米洗乾淨,倒入鍋中加水一起煮,粥熟後加入白糖調味即成。在煮的前一晚,把蓮子和薏苡仁浸泡過夜。

2、豬肚山藥粥

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症。

做法:豬肚、粳米、山藥各適量。豬肚洗淨切片,與粳米、山藥、生薑煮粥,加鹽、胡椒調味服食。豬肚補中益氣,山藥健脾胃。

3、八寶清補湯

功效:有健脾止瀉、滋陰潤肺、除煩安神作用,適用於慢性腹瀉、體虛多汗、肺虛咳嗽、夜間口幹失眠夢多等症。

做法:薏米、淮山、蓮子、大棗各40克,百合、沙參、茨實、玉竹各20克,共煮湯,加糖,連湯帶渣服食。

4、薑糖飲

功效:本方有溫中祛寒、解痛止瀉之功,適於腹部受寒或過食生冷而致大便溏瀉、臭味不堪、腹痛喜溫的寒瀉者。

做法:鮮薑15g或乾薑6g,紅糖30g。薑打碎或切細,加入紅糖,用開水沖1碗溫服。每日1-2次,瀉止為度。

5、鯽魚羹

功效:本方有醒脾暖胃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症。

做法:蓽茇10g、陳皮10g、縮砂仁10g、大鯽魚1000g、大蒜2頭、胡椒10g、蔥、食鹽、醬油、泡辣椒、菜油各適量。將鯽魚去鱗、鰓和內臟,洗淨;在鯽魚腹內。裝入陳皮、縮砂仁、蓽茇、大蒜、胡椒、泡辣椒、蔥、食鹽、醬油備用。在鍋內放入菜油燒開,將鯽魚放入鍋內煎熟,再加入水適量,燉煮成羹即成。空腹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