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騎車方式的健身效果
騎自行車健身是一種有氧鍛煉,深受大家歡迎。在健身房,常可見到大家騎車的方式不盡相同。有人習慣於慢慢騎;有人則是集中精力飛速騎一陣,然後就偃旗息鼓了;還有人喜歡快慢結合地騎。那麼這些不同的騎車方式的健身效果又有什麼不同呢?
長時間的慢速騎行
心率一般不超過最大心率的65%,持續20分鐘以上,會“燃燒”更多的脂肪來供給能量,因此,比較適合以減脂為目的的肥胖者。
快速騎行
可以提高全身尤其是大腿肌肉的無氧運動能力,幫助提升無氧閾值。也就是說,劇烈運動後的身體不適感將會被推遲,有助於我們從事更高強度的運動,或在高強度運動時堅持更長的時間。此外,快騎對心肺功能也頗具鍛煉價值
快慢結合的騎行方式
除了能兼顧有氧能力、無氧能力、心肺功能外,還能增加運動的樂趣。如能得到科學的指導,採用更合理的快慢結合鍛煉方式,還會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
腳心騎車法
用腳心部位(即湧泉穴)接觸自行車踏板騎車,可以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具體做法是:一隻腳蹬車時,另一隻腳不用力,以一隻腳帶動自行車前進,每次一隻腳蹬車30~50下,在頂風或上坡時鍛煉,效果更佳。
健身時最好將以上幾種方式交替進行,但以其中一種為主,同時輔以其他方式,才能達到更好的鍛煉效果。此外,健身者剛開始鍛煉時,騎行速度不宜過快,時間一般為20-40分鐘,期間如感覺疲勞,可隔一段時間慢速騎5-10分鐘在以恢復體力,經過一個階段後,再逐漸增加運動的強度和持續時間。
下潛途中應隨時觀察水壓計,把握自己所處的深度。
“釋放”耳孔中的壓力,是下潛時另一重要注意事項,不然耳孔會感覺疼痛。方法是捏住鼻子以嘴吸氣,然後閉住口鼻出氣,此時耳中會感到“噗”地一聲,似有東西穿出。水壓隨深度變化,故耳孔壓力的釋放應時時進行。
四、水中移動
下潛到一定位置,即可隨心四處移動。游水時,身體晝保持水中姿勢,呈流線型。為減少體力消耗,應有規律地、緩慢但幅度較大地擺動腳蹼,不必緊張,平穩地呼吸,同時正確調整浮力,以避免同海底相碰。若身子開始感到沉重,可在浮力調節器裡輸入少許空氣。密切注意周圍的動靜,頻頻同潛水夥伴交換資訊。
五、浮起
潛水結束後開始上浮的動作,首先以手勢告訴夥伴準備上浮,得到對方的確認後,排出浮力調節器的空氣,緩緩上浮。此時應注意,一是上浮途中不可停止上呼吸,另一是上浮速度必須緩慢,否則有可能因水壓的變化引起潛水障礙。浮上水面後立即在浮力調節器中充入空氣,以保持浮力,並換成通氣管呼吸。
六、上岸
浮出水面後游向岸邊,至水淺處站起,按下水時的同樣要領,取倒退的姿勢雙腳擦地行至陸地。上岸後須做好潛水記錄。
如果想更好地體驗潛水的樂趣,認真聽好下水前的理論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初次體驗潛水的人,在潛水時會遇到的一些困難,希望對即將要來體驗潛水的朋友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