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秋季養生乾咳便秘用點麥冬

夏秋之交,正是人體最為敏感的時期,中藥調理是此時養生調理的一個重要方法,調理脾胃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不過提醒,養生進補一定要對症,不能亂補,在服用中藥前最好找中醫辨明體質。

麥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肺、胃經。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的功效。常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腸燥便秘。麥冬不僅可治病,還可用來做藥膳,但由於麥冬性微寒,不宜用於脾虛引起的泄瀉、痰飲及氣虛明顯的人群,亦不可過量服用。

1.麥冬蒸嫩鴨

【材料】麥冬25克,嫩鴨1只,料酒10克,鹽5克,醬油10克,味精3克,胡椒粉3克,薑5克,蔥10克。

【制法】將麥冬用清水洗淨,浸泡24小時,取出錘扁,除去內梗,子鴨宰殺後,去毛樁,內臟及爪;薑切粒,蔥切花。將麥冬放入鴨腹內,置武火大氣蒸籠內,蒸55分鐘即成。

【功效】滋陰清熱,潤肺生津。適用于陰虛發熱、咳嗽吐血、肺氣虛弱、口幹、便秘、喉嚨腫痛、更年期綜合征等。

2.山藥麥冬燉燕窩

【材料】鮮山藥150克,麥冬20克,燕窩5克,雞湯750毫升。

【制法】將山藥去皮,切成丁狀,麥冬去內梗,洗淨;燕窩用45℃溫水浸泡,去燕毛,洗淨。將燕窩、山藥、麥冬、雞湯同放燉杯內,用武火上燉沸,再用文火燉半小時,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脾胃,滋陰潤肺,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玉竹和麥冬是好搭檔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歸肺、胃經,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適合於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幹口渴,胃脘隱痛,大便燥結等症。同時還適合乾咳但少痰,或者口燥咽幹的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虛弱、痰多清稀、胃寒腹瀉者不宜服用。同時玉竹多跟沙參、麥冬等藥材搭配使用,“老廣”最愛煲的“清補涼湯”裡這幾位藥材就是標配。

玉竹銀耳湯

【材料】取鮮玉竹、冰糖、銀耳各10g。

【制法】玉竹洗淨、切片,銀耳泡發後擇淨,加清水適量同燉至銀耳熟後,加冰糖即可。

【功效】滋陰清熱。適用于胃陰不足所致的口幹、口渴、胃脘隱痛,大便燥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