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冷暖度 “秋凍”有講究
老百姓常說“春捂秋凍”,意思是說春天的棉衣要晚脫一段時間,以免受涼生病;秋天則相反,厚衣服要晚些穿,多經受寒冷的刺激,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不過,不同的人群、人體的不同部位,都應區別對待,一味地秋凍就會把身體凍壞。
一:這些部位要保暖
1. 足部。腳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陽經的起點,掌管著肝、脾、腎等重要器官,受風著涼自然會影響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熱水泡腳、入秋不再穿涼鞋都是暖腳的好習慣。手腳冰涼及體弱的人,不妨晚上穿雙薄襪子入睡。
2. 腹部。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
3. 頸部。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
4. 肩部。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二、這類人不宜秋凍
1. 老年人。因為大多腎陽衰微,禁不起太冷的刺激。
2. 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和哮喘病人,他們對寒涼的刺激更加敏感,稍不注意就會引起疾病發作。
年輕人血氣方剛,對外界寒冷的適應及抵禦能力都比較強,可以凍一凍。
最後,39保健編輯提醒,對於“秋凍”的理解,不應只局限於未寒不忙添衣,還應從廣義上去理解,諸如運動鍛煉,也要講求耐寒鍛煉,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不同年齡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無論何種活動,都應注意一個凍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當周身微熱,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