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消化道疾病

文章導讀

關於消化道疾病的分類,那就有很多種了。因為消化道包含有很多器官,這些器官出現疾病後,情況比較輕微的可能沒多久就治好了。但是如果是很嚴重的消化道疾病,比如像食物中毒什麼的,引起人們的上吐下瀉、頭暈噁心,嚴重的還會導致死亡。所以關於消化道的疾病,說嚴重也嚴重,說不嚴重也不嚴重。情況都要因人而異的。

在夏季這個溫度普遍很高的情況下,人們食用的蔬菜水果如果含有一些殘留病毒沒有清理乾淨的話,也會給腸胃增加很多的負擔。而且高溫是適宜細菌滋生的一個季節。所以很多露天的場所下吃飯就有可能引起腸胃不適。因此希望大家要注意吃飯的地方是不是乾淨的。

一般炎症性胃腸道疾病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變嚴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層與肌層,甚至深達漿膜層。臨床上按病因及病理變化的不同,分為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其中臨床上以急性單純性胃炎最為常見,而由於抗生素廣泛應用,急性化膿性胃炎已罕見。 導致發病的因素很多,有化學或物理的刺激,也有細菌或其毒素引起。化學刺激主要來自烈酒、濃茶、咖啡、香料及藥物(如水楊酸鹽製劑、消炎痛、保泰松、糖皮質激素等),其中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吞服強酸、強鹼及其他腐蝕劑所致。物理刺激如過熱、過冷、過於粗糙的食物及X線照射,均會損傷胃粘膜,引起炎症性改變。而進食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是導致急性胃炎最常見的一個病因。

症狀是輕者僅有腹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嚴重者可有嘔血、黑糞、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也是部隊多發病之一,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自纖維內鏡廣泛應用以來,對本病認識有明顯提高。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縮(粘膜喪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數的減少。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症狀,症狀的輕重與胃粘膜的病變程度並非一致。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後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水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粘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並可有出血。

上腹痛、消化不良、嘔血、黑便。常常症狀為反復發作,無規律性腹痛、疼痛經常出現於進食過程中或餐後及多數位於上腹部、臍周、部分患兒部委不固定,輕著間歇性隱痛或鈍推、嚴重者為劇烈絞痛。常伴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繼續影響營養狀況及生長發育。胃粘膜糜爛出血者伴嘔血、黑便。

上面只是常見的一些胃炎出現的情況,有些人胃疼起來簡直要人命。不過有些人也是因為經常飲食不規律造成的,吃的過多或過少都會引起胃部不適的症狀。所以我們應該要把自己的胃養好,否則患上胃炎之類的疾病,那就不好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