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養生有道:化濕的同時也要注意“防寒”

化濕的同時也要注意“防寒”

現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防寒”。首先應該做到空調溫度不要太低。很多人習慣於在有空調的室內辦公,殊不知,這很容易導致外感風寒、內傷濕滯。在空調房間一個小時後,就應該把空調關閉一段時間或到戶外活動活動。

還有一些人,雙休日或晚飯前後選擇逛一逛空調強勁的商場,一逛就是三四個小時,事後走出商場,有的人會感到頭痛昏重、腸胃不舒服,嚴重者會出現嘔吐泄瀉。

炎炎夏日裡“防寒”,還有一個重要環節——“寒”從毛孔和口腔進入。當降雨增多,熱蒸濕動,此時人體最容易被暑濕侵襲。

納涼和貪食冷飲,容易被濕邪侵襲。中醫認為,熱氣騰騰,逼人汗出,人到陰涼地方乘涼,驟然汗止,會使水濕之氣停在體內經絡、筋骨、肌肉等處,引起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不適症狀。貪食生冷食物,在中醫看來,影響脾胃運化和氣機升降功能,水濕就會停在胃腸。因此很多外感風寒、內傷濕滯後,表現為肚子不舒服,甚至上吐下瀉,對身體及體質傷害很大。

高溫天防寒的注意事項

高溫天要防暑、濕、熱。防暑降溫往往是預防疾病的主要方面,而防暑降溫最主要的方法是多吃寒涼飲食以抵禦暑熱,但過食之時就會適得其反,被寒涼所傷,造成脾胃虛寒、脾胃虛弱,甚至造成人體陽虛等證。所以高溫天不但要防暑、濕、熱,還要防“寒”。

1、家中空調不可度數太低,臥室空調不可低於25度;

2、工作環境是中央空調溫度太低的要用棉織品保護關節及腰背或戴護膝;

3、寒涼之物一次吃的不要太多,更不要晚上吃的過量,從而預防受寒太多造成損傷陽氣,冬季手腳冰涼、關節腫痛等病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