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腎陰,一味藥就妥妥的
地黃為玄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黃的塊根。它喜歡溫和氣候及陽光充足之地,怕積水,多生於沙土地、荒山坡、山腳、牆邊、路旁等處。地黃的花朵生得像喇叭筒,我們本地稱為喇叭筒花,據此地黃又稱喇叭筒根。
根據治療需要,可以將地黃加工成鮮地黃、生地黃、幹地黃、熟地黃四種中藥。在10到11月間採挖地黃的根莖,除去莖葉、鬚根,洗淨泥土,即為鮮地黃。將鮮地黃切片曬乾或烘乾就是生地黃。將生地黃用水稍泡,洗淨泥砂雜質,撈出燜潤,切片曬乾或烘乾即為幹地黃。將生地黃以酒、砂仁、陳皮為輔料經九蒸九曬後,切片用,即是熟地黃。
鮮地黃:鮮地黃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臨床常用來治療鼻衄,如生地粥。用鮮生地50克,粳米100克,生薑2片。將鮮生地黃、粳米加水煮粥,煮沸後加入生薑,煮成稀粥食用。主治陰虛火旺衄血。
生地黃:生地黃功效是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主治熱病煩渴、發斑發疹、陰虛內熱、吐血、衄血等病症,臨床應用十分廣泛。這裡介紹一個用生地黃治療慢性和急性前列腺炎的偏方,具體做法是:準備蜂蜜50克,生地黃、車前草各30克,粳米10克。先將生地黃、車前草洗乾淨,粳米淘洗乾淨,生地黃放到鍋內,加水煎熬一小時,去渣留汁。用生地黃汁和適量的清水煎車前草、粳米,到快要熬成粥的時候加入蜂蜜,再煮成稀粥即成。每天早晚各服一次。
幹地黃:幹地黃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主治吐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消渴、發熱等,幹地黃現在已經較少應用。《金匱要略》的腎氣丸,方由幹地黃240克、山藥、山茱萸各120克,澤瀉、茯苓、丹皮各90克,桂枝、炮附子各30克組成。主藥就是幹地黃八兩,功能滋陰補腎。該方藥物以滋陰補腎為多,加以附子、桂枝之辛熱,助命門以溫化陽氣。
諸藥相伍,補腎填精,溫腎助陽,為陰中求陽之治,實為陰陽並補之方。《金匱要略》中用來治腎陽不足所致虛勞腰痛、痰飲、消渴、轉胞、腳氣等證。後世醫家在本方中加入車前子、牛膝,名叫濟生腎氣丸,治療腎虛所致下肢浮腫,效果不錯。
熟地黃:將生地黃製成熟地黃,則藥性由微寒轉微溫,補益性增強。熟地黃的功效是補血養陰,填精益髓,主治血虛、肝腎陰虛諸證。宋·錢乙把《金匱要略》的腎氣丸中減去桂枝、附子,並將幹地黃改成熟地黃,組成“六味地黃丸”,用治腎怯諸證。藥物組成是:熟地 24克、山茱萸12克、幹山藥 12克、澤瀉 9克、牡丹皮 9克、茯苓 9克。
《小兒藥證直訣箋正》說:“仲陽意中,謂小兒陽氣甚盛,因去桂附而創立此丸,以為幼科補腎專藥”。以“熟地黃”為主藥的六味地黃丸現在已經成為補陰藥的代表方劑。六味地黃丸的功效是滋補肝腎,主治肝腎陰虛,頭目眩暈,骨蒸勞熱,齒齦出血,贏瘦骨蒸。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本方具有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改善腎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及較強的強壯作用。廣泛應用於高血壓病、糖尿病、心律失常、腎病綜合征、腫瘤、慢性前列腺炎等多種疾病。
總之,地黃一藥,能夠製作成四種中藥,治療許多疾病。兩個補腎名方,金匱腎氣丸補陽,六味地黃丸補陰,都離不開地黃。可見它是一味能補能瀉、能防能治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