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夏季體內濕氣重導致脾虛,分享2個祛濕偏方

濕氣重,不僅僅是大便不成形、人浮腫易胖、頭身沉重這麼簡單,還會影響到脾的健康。脾為濕土,喜燥惡濕。濕盛導致脾虛,脾虛也可以生濕,往往互為因果。

因脾虛失運,水濕停留,多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主的人,治多健脾,佐以化濕;標實為主者,則應以祛濕為主,兼以運脾。

檢測你是否因濕重而脾虛:

生活中可以通過一些蛛絲馬跡發現自己的濕氣。比如:在早上起床後仍然覺得很累,頭很重,打不起精神,小腿有發酸發沉的感覺;大便很粘,要用很多紙才能擦乾淨,或者大便粘在馬桶上沖不乾淨;舌苔很厚,舌體兩邊有齒痕,舌頭又胖又大,這都是脾虛濕重的症狀哦!

脾虛濕氣重,推薦2個食療偏方

1、赤小豆煲排骨

原料:赤小豆100克、排骨300克

調料:食鹽適量

做法:首先,將赤小豆和排骨分別洗淨。然後將材料都放入鍋中,注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約40分鐘,水開了之後,改用文火煲約2小時。最後,放入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這款湯不但可以祛濕除熱,還可以健脾,脾虛者飲用,並且注意日常生活的療養得當,很快就會恢復健康的生活。另外,如冬瓜玉米瘦肉湯、淮山粥、紅棗粥、木瓜糖水等也可達到去除濕熱的作用哦。

2、芡實薏仁茶

原料:芡實、薏仁、赤小豆、馬齒莧、淡竹葉、綠茶、槐米各5克

做法:薏米提前炒過,芡實、薏米、赤小豆冷水浸泡一小時,入鍋煲半小時後,加入馬齒莧、淡竹葉、綠茶、槐米,繼續煮15分鐘後,待涼飲用,一日兩次。

這個方子出自《本草綱目》,薏米味甘、性平,可以清熱排毒,代謝水分濕氣,可以祛濕健脾。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含有一種皂鹼,有健胃、生津、益氣、消腫及解毒等功能,芡實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

不想自己動手煮的,也可以選擇購買成品,比如亦舒堂薏仁茶。

一點小提醒

為什麼祛濕不建議喝紅豆薏米湯呢?一是因為中醫裡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紅豆的祛濕作用是很微弱的,赤小豆才有祛濕的作用,二是薏米是寒性的,沒有炒過的話,長期喝薏米紅豆湯,就會導致體寒,另外,為什麼要加點芡實呢?芡實可以補脾啊,你都脾虛了,還不補脾,想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