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走路常崴腳?不怕,預防有招

你會不會走著走著路就把腳給崴了?或下樓梯的時候不小心把腳崴到……專家稱,踝關節扭傷看似事小,實則不然,會帶來腰背疼痛、髖關節滑囊炎等問題。預防崴腳的招數快點學起來。

崴腳不是件小事

醫生解釋,我們的韌帶就像長形的塑膠膜一樣,一旦被過度拉長,便很難再恢復到原來的正常形態,這會使得踝關節長期處於不穩狀態,尤其是傷側。更糟糕的是,受傷的韌帶會喪失其與中樞神經系統間資訊傳遞的高效性,若不經過良好的康復,傷側踝關節的平衡及協調功能將大打折扣。

此外,踝關節扭傷後易出現長期的僵緊、活動度受限。活動度受限又將會造成人體正常步態喪失,進而造成腿部和骨盆附近肌肉工作喪失高效性,由此引發一系列其他部位問題,例如腰背疼痛、髖關節滑囊炎等。由此看來,防優於治,預防崴腳很重要。

預防崴腳的招數

生活中的許多細節,只要我們留意做好,就能夠有效降低崴腳風險,防患於未然:

●注意儘量在平坦的地面上活動,在障礙物很多或很滑的地方行走活動時,應格外小心,謹防滑倒。

●儘量避免穿著高跟鞋。穿著一些平跟、舒適的鞋子,尤其運動中,一定要選擇適合該項運動的運動鞋穿著。當鞋底磨損或鞋跟單側出現磨損而變低時,應及時更換。

●運動前做好適當的熱身以及牽伸,且最好每日進行適量牽伸,以維持良好的柔韌性。

●避免在疲勞或身體不適(如疼痛)時運動。

●如有需要,活動前進行肌內效貼布貼紮或佩戴支持性護具,以增加踝關節穩定性。

●如有時間,每日進行適量踝關節周圍肌力訓練(訓練方法詳見下文,無需任何器械),以增強周圍肌肉對踝關節的保護作用,預防崴腳。

簡單方便的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

按順序依次完成各動作、姿勢間轉換,如此迴圈,使身體橫向右側移動,可依據具體活動範圍適時變換方向,向左側移動,如此左右變向交替。動作要求在良好的控制下緩慢完成,在能保證平衡前提下,踝關節活動度要盡可能大。練習直至感覺疲勞,如此可鍛煉踝關節周圍肌肉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