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喝湯五大誤區你占幾個 小心傷胃

吃飯喝湯是很多人的習慣,不過飯前還是飯後喝,糾結了很多人:有說飯前喝湯好的,還有說不好,到底怎麼喝?在消化專家和營養專家看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飯前還是飯後喝湯,並沒有嚴格限制,關鍵在於喝多少湯、喝什麼湯。下面介紹幾個喝湯常見的誤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誤區一:喜歡喝剛煲好的熱湯

剛煲好的湯往往很燙,而很多人卻偏偏喜歡喝這種很燙的湯,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暖身。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因此50度以下的湯更適宜。

誤區二:喝湯去“渣”

有人做過試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說,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湯裡。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

誤區三:湯泡飯

我們咀嚼食物,不但要將食物嚼碎後便於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濕潤,而唾液是不斷咀嚼食物產生的,唾液中有許多消化酶,能幫助消化和吸收,對健康十分有益。而湯泡飯由於將飯泡軟了,就算不咀嚼也不會影響吞咽,所以吃進去的食物往往還沒經過唾液的消化過程就進入胃了,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部不適。常喝湯泡飯的人要注意養胃,平時可以沖泡丁香茶飲用。

誤區之四:愛喝“獨味湯”

每種食品所含的營養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鮮味極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濃湯”,仍會缺少若干人體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因此,提倡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不但可使鮮味互相疊加,也使營養更全面。

誤區之五:喝湯速度快

喝湯速度越慢越好:美國營養學家指出,如果延長吃飯的時間,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並提前產生已經吃飽的感覺。喝湯也是如此,慢速喝湯會給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時間,感覺到飽了時,就是吃得恰到好處時。而快速喝湯,等你意識到飽了,可能攝入的食物已經超過了所需要的量。

另外,喝什麼湯也有講究,高血壓患者僅限於沒有油沒有鹽的湯,咸湯裡的鹽非常不利於血壓控制。對高血脂患者來說,含脂肪的湯也不是好選擇。對糖尿病人來說,除了要控制油和鹽之外,還要考慮到湯的血糖反應,很濃的粥湯以及甜湯肯定不合適;痛風病人要考慮到嘌呤含量,魚湯、肉湯、海鮮湯要少喝。胃腸不好、食欲不振的人通常脂肪消化能力也比較弱,喝肉湯應先去掉湯裡的大部分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