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女性驅寒之艾葉的吃法與功效

痛經實在是女人一輩子的內心隱痛,不少女人從中學開始,就會和痛經不期而遇。乃至於很多女人都不怎麼把它當成病了,因為它太常見,就像普通的感冒、咳嗽、鼻炎一樣。除非到了疼痛十分厲害、不能忍受的時候,否則不會輕易到醫院來就診。月經前就開始感覺四肢冰涼,小肚子冰涼,還不敢使勁按,按了就疼因為寒性的痛經是最常見的。道理其實挺簡單的,你也能夠一聽就懂: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血不通,就是痛經的總病根。當然,導致氣血不通的原因有很多,氣血虛、氣血淤、氣血寒、氣血熱……普通人自己不太容易分清到底是哪種,脈摸起來有著沉緊的感覺,說明體內有寒;再看舌苔,明顯發白,月經量少,顏色黯,有血塊。這都說明體內有寒是最常見的寒性痛經,再來看痛經的女性中,十個人裡有七八個是這種類型,她們的典型症狀是:月經前後感覺四肢冰涼,小肚子冰涼;月經量少,顏色暗,有血塊。痛經的時候,小肚子冰涼是很常見的,不過,有的人喜按,按一下就舒服多了,這是血虛的表現。而有的人不敢使勁按,使勁按就很痛,這是血淤的表現。還有人痛經的時候,小肚子不涼反熱,月經量多、白帶多,那是濕熱型的表現……像這樣的寒性痛經是最常見的,應該是平時常吃涼的東西,比如:冷飲、雪糕、冰淇淋、朝鮮冷面等等,或者,常呆在空調開得很足的環境造成的。有人會問:大夏天的我喜歡吃西瓜,難道多吃了幾塊,就因為西瓜性屬寒涼而吃成“冰疙瘩”了?對一般人來說當然不會。舉個通俗的例子:每天的天氣變化不定:有時寒,有時熱,有時濕(雨、霧),有時燥,有時風……絕大多數人都不覺得怎麼樣,只有個別體虛之人會因為天氣變化而經常感冒。吃西瓜致寒也是同樣道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問題,但如果你體質偏於寒性,而且每天都大吃特吃西瓜、苦瓜這些寒性食品,那麼,寒邪就會積少成多,乘虛而入。雖然在月經前很注意不喝冷飲、碰冷水、吹空調,但是,飲食上還是沒有刻意避開寒性食物,所以,西瓜之寒、苦瓜之冷,就趁機偷偷進入體內,讓自己痛經的毛病屢犯不止。最根溯源,這都是飲食惹的禍啊!

在這裡,教大家做一個“艾薑煮蛋”,不僅能養生治病,還能美味解饞呢。到中藥店買一點兒艾葉、乾薑,到商店買來雞蛋、紅糖。每次的比例是:艾葉10克、乾薑15克、雞蛋2個、紅糖適量。做起來非常簡單,將乾薑切片,和洗淨的艾葉、雞蛋一同放進鍋裡,加適量清水,先用文火把雞蛋煮熟。然後,把煮熟的雞蛋剝殼,再放進鍋裡藥汁中煮10分鐘,加進紅糖。好了,一道熱氣騰騰、火力十足的 “艾薑煮蛋”就大功告成了,吃蛋喝汁,美味可口,但功效完全相當於苦口的中藥。這道藥膳來源於古代名方中的艾姜湯,其中艾葉能暖氣血而溫經脈,專治女性氣血寒滯、腹中冷痛;乾薑能去臟腑之沉寒,最擅治下焦虛寒、胃部冷痛;而在艾姜湯中加入雞蛋和紅糖,則能補血活血、扶正祛邪,讓人盡享“熱情”的美味。

由於,從中醫角度分析,導致痛經的原因有很多種,所以是否可用艾葉調理還需進一步諮詢醫生。

但凡熱性、溫性的中藥乃至食物,都是清掃體內寒證的靈丹妙藥,又何止艾薑煮蛋?下面就是針對常見寒性疾病或體質的食物宜忌清單:少吃生冷寒涼的黃瓜、冬瓜、藕、萵苣、荸薺、瘦豬肉、鴨肉、海蜇等食物,少吃西瓜、梨、柿子等水果,少喝綠茶、綠豆湯等飲品。多吃性屬溫熱的韭菜、芫荽(即香菜)、牛肉、羊肉、雞肉、鱔魚、海蝦等食物,多放蔥薑蒜、辣椒、花椒、胡椒等熱性調料,多喝生薑紅糖水、紅茶等飲料。女性朋友喜歡吃零食,還可以多吃點瓜子、荔枝、桃杏等小吃。有了這張清單,自己就可以製作“驅寒妙藥”,比如,韭菜炒海蝦、香菜爆鱔魚、水煮胡椒牛肉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