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至,養生“增減”需適宜
5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夏節氣,立夏到來,氣溫漸升,日光漸燥,身體各臟器也隨之發生不小的變化。作為暮春與盛夏的過渡期,立夏前後要格外注意做好各臟器的調養,為盛夏後身心漸入佳境奠定堅實基礎。在養生上,立夏宜把握“一增一減”。
增靜減怒養心神
頭痛、失眠、坐立不安……每到立夏,很多人就感覺渾身不適。中醫認為,當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特別是老人,生氣後容易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猝死的情況。因此,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做好自我調節,重點關注心臟保養。
“立夏”時節要做好“精神養生”,做到“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閒,心情舒暢,笑口常開。此外,在飲食調節上,應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藥、玉米、海產品、蛋類,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
增稀減肉調胃氣
立夏後常因氣候燥熱而食欲不振,其實這是因為濕熱蘊積在內,腸胃缺乏運化動力的反映。調養胃氣,讓胃口這個吸收營養的“加油站”動力十足,才更有利於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胃喜潮濕,因此多進稀食是這個時節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此外,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例如補充維生素,可多吃些番茄、青椒、冬瓜、西瓜等新鮮果蔬;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
增酸減涼護脾氣
中醫認為,脾為化生之源,是人體的氣機樞紐。但如果脾氣不足,吃進的食物就不能順利轉化為水谷精華,或者已經轉化為精華的也不能順暢運送到身體各個臟腑。
對人體臟腑來說,立夏飲食應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禦熱氣侵襲是這時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後,多吃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易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天熱更易發生脾胃不和及脾虛等症狀。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損傷的就是脾胃。因此,護養脾氣不能過多食用寒涼食品,而應以溫補為佳。
此外,酸味食物有助於增強脾胃的消化功能,具有健脾的功效。天熱出汗過多容易損耗津液,常吃一些番茄、山楂、獼猴桃等略帶酸味的水果,能夠斂汗祛濕,有助於生津解渴、健脾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