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冰敷退熱、物理降溫”不能亂用,你用對了嗎

很多人都知道,也運用過“冰敷退熱”的方法,它是西醫物理降溫的方法之一。但這個方法不能亂用,尤其是孩子感冒發燒後,不根據實際情況就採用此方法,體溫反而升得更快。

首先,感冒發熱不能隨意用“冰敷退熱”的方法

感冒發熱,有一個特點:“體若燔碳,汗出而散” ,汗一出,熱就退。

為什麼說感冒發熱不能隨意用“冰敷退熱”的方法呢?因為患病的途徑不同,治法也不同。病從外來者,當從外散;病從內生者,當從內消。

感冒,在中醫裡,又被叫做“外感”,多為人體感受外來風寒所致。寒性收引凝滯,毛孔緊閉,內熱不能外散,於是體溫升高。

中醫治感冒,常用祛風藥解表,掀透毛孔,隨著汗出,毛竅一開,熱自消散。

感冒初起,風寒鬱表。病邪在表,病位尚淺。

此時發熱,是正氣與邪氣相抗的表現,若妄用冰敷,實則是助體表之邪深入,故病人體溫往往暫降一時,而後更甚。因此,這種情況並不適用於此方法。

那麼,哪些情況可以用“冰敷退熱”的方法呢?

冰敷當然是可以退熱的,但有前提條件:

1、非感冒引起的高熱

2、如果是感冒引起的高熱,除非已出過汗,或汗已出透,才能用冰敷。汗已出透,意味著病已不在表。已不是表證,方可用之。否則,反逼邪入裡而生劇變。

跌打扭傷時可以用“冰敷退熱”的方法嗎?

可以用,但也要注意方法。跌打扭傷,24小時內宜冷敷,收縮毛細血管,減少出血淤腫;24小時後宜熱敷,熱能散淤。如果急性損傷卻先用熱敷,往往第二天,腫痛更甚至。

因此,很多方法的運用,要搞清前提條件,不弄清楚條件就亂用,就好比什麼病都吃同一種藥一樣,不但無效,還可能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