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吃到七分飽什麼感覺?吃飯的習慣和時間!

在吃飯的過程中是否也有需要注意的呢?吃到七分飽對我們的健康是最好的,而七分飽是怎樣的感覺呢?除此之外,吃飯的習慣和時間還有哪些講究呢?今天,為大家具體介紹介紹吧。

日常吃飯的習慣

吃飯時挺直腰背。人們吃飯時身體處於放鬆狀態,很容易含胸駝背,殊不知,這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吃飯、坐在沙發上以及蹲著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迴圈,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正確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特別餓時喝點粥。人在極度饑餓時食欲特別強,看到什麼都想吃。其實,此刻胃腸消化功能已經受損,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滯。特別餓時,應少量進食一些半流質食物,如粥、湯或米線,然後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特別餓時別進食牛奶、豆漿、優酪乳和白薯,可引起消化問題

兩餐間隔4至6小時。兩餐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食欲和消化。一般來說,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至5小時,因此,兩餐間隔4至6小時比較合適。

先吃愛吃的食物。先吃自己喜愛的食物,這會讓你在情緒上獲得滿足。愉快的心情能較快地產生飽腹感,可避免吃得太多。

飯後別馬上用腦。飯後,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因此,一定要在飯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進入工作狀態。聽聽音樂、散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日常吃飯的時間

每餐細嚼慢嚥的時間最好在二三十分鐘左右,這是指實實在在咀嚼、吞咽的時間,並不包括吃飯中推杯換盞、聊天的時間。

當然,用餐細嚼慢嚥並不是越慢越好,因為消化食物的消化酶有分泌高峰,一般在十幾分鐘內,在分泌高峰中消化酶的濃度達到最佳的食物消化點,有利於營養元素的分解吸收。如果吃了油性較大的食物,受到脂肪的刺激,膽汁會一下子從膽囊排到腸內,集中消化脂肪。

但用餐時間過長,膽汁會“分期分批”地進入腸內,如果膽汁數量不夠,可能不會充分消化脂肪,容易堆積脂肪,導致肥胖。所以說,過快或過慢進餐都可能導致肥胖。

最後,就來瞭解瞭解吃到七分飽吃什麼感覺吧。

吃到七分飽的感覺七分飽應當是這樣一個感覺: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此外,八分飽時,胃裡感覺滿了,但再吃幾口也不痛苦;九分飽時,還能勉強吃幾口,但每一口都是負擔,覺得胃裡已經脹滿;十分飽時,就是一口都吃不下了,多吃一口都痛苦。

人們摸索自己七分飽的飯量,需要一個不斷感受和調整的過程。有一個標準需要牢記,那就是如果吃飯時間相對規律、固定,這頓吃了七分飽,第二餐之前是不會提前饑餓的。也就是說,如果提前餓了,就意味著沒吃到七分飽,可以適當再增加一點飯量。

吃飯養成良好的習慣對我們的健康來說是很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