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如何飯後養生
飯後不適的原因
1、吃油膩食物後,感到右上腹脹痛,並放射到右側肩背部者,很可能患有膽囊炎或膽管疾病。
2、進食後不久又感覺饑餓,上腹時有隱痛,並吐酸水,稍吃些食物這些症狀便會有所改善。有這類感覺可能有早期胃炎或胃潰瘍存在。
3、經常食欲不佳,大便稀薄,次數較多,稍吃油膩食物便會腹瀉,這是由於胃腸功能減退,可能患有胃腸疾病的緣故。
4、突然感到食欲不振,不思飲食,厭食油膩,身體倦怠,小腿酸痛無力,尿色如濃茶,眼白髮黃者,極有可能患有黃疸型肝炎。
中醫教你如何飯後養生
食後須漱口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於增進食欲和幫助消化吸收。
食後宜摩腹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提出,飲食過後應進行一些輕微的運動。他說:“每食訖,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畢當行步躊躇。”並要求“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則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若“飽食則臥”,就會“食不消成疾,乃生百病”。
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迴圈,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入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食後慢慢走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以及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如果飯後散步20分鐘,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利於身體健康。《攝養枕中方》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也說的是食後緩行,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食後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
飯後聽音樂
食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臟聞樂則磨”的說法。聽柔和清新的音樂,可以配合進食;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氣歸宗,樂而忘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