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

秋季易引發哪些疾病 四種疾病必須提防

秋天氣候變得乾燥,很多人皮膚出現瘙癢現象。傳統中醫理論認為,肺主皮毛,其通過宣發作用,將衛氣和氣血津液輸布全身,溫養肌膚皮毛,以維護正常功能,所以皮膚的毛病還要靠養肺來調。

1、皮膚瘙癢要養肺

一到秋天,由於氣溫下降,加上多風,氣候變得乾燥,很多人都會感到皮膚變粗,甚至出現瘙癢。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光靠外搽潤膚是不夠的,“外病”也要“內治”,皮膚的毛病還要靠養肺來調。

解決秋季皮膚瘙癢,可從肺部功能失調入手,但也要分清疾病類型。一般可分為三類:

一是風熱型,由感冒發熱引起,病毒破壞組織,導致皮膚瘙癢;

二是濕熱型,如喜歡吃冰涼食物,導致濕熱下行,引發腿部瘙癢,可用些清熱祛濕的藥物;

三是皮膚閉塞不通,致使津液無路外泄,積聚濕氣而導致瘙癢。

在秋天除了多喝水以外,還宜多喝粥、豆漿,多吃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清燥等功能。要儘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如果出現了皮膚瘙癢症狀,可用香菜泡酒塗抹,可很快止癢。

2、慎防風濕性心臟病

專家提醒,風濕性心瓣膜病亦稱慢性風濕性心臟病,是指急性風濕性心臟炎後所遺留下來的以心臟瓣膜病變為主的一種心臟病,處暑天氣漸涼、晝夜溫差相差較大,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誘發風濕性心臟病。

3、要防神經衰弱

專家提醒,處暑後,不穩定的氣溫,給人的身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症,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常有頭痛等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但無器質性病變存在。

4、要防痔瘡

專家提醒,痔瘡是指肛門內外的血管腫脹。原因包括遺傳、老化、懷孕、長期腹瀉,以及便秘過度使用輕瀉劑等。秋天空氣乾燥缺乏水分,人體的調節功能容易紊亂,出現大便幹結、便秘的情況而誘發痔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