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脾腫大的中醫治療好嗎

脾腫大是指脾臟體積增大,是一種重要的病理特徵。一般出現脾腫大的症狀,多為肝炎、傷寒、血吸蟲病、肝硬化早期、白血病等。脾腫大的程度與所患的疾病有關,因此一定要多加留心脾腫大的發展程度。如今,脾腫大的治療方法很多,如藥物治療、脾切除、放射治療、中醫治療等。那麼用脾腫大的中醫治療好嗎?下面我就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

乙肝系濕熱疫毒所致,久病傷及正氣,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則氣血兩虛,陰陽同損,氣虛、氣滯血瘀,濕聚成痰,痰瘀互結,則肝脾腫大,其屬中醫“痞塊”範疇,肝病痞塊與一般痞塊有共同特點,都是積塊有形,固定不移,病有定處,病在血份,而肝病痞塊,其病因病理,辯證論治,與一般痞塊不同,對肝病痞塊,宜據肝病的主症,結合濕熱,痰瘀和熱毒入血的特點,進行辯證施治。對肝脾腫大的論治要點,概括為以下六點。

1、一般痞塊,用破瘀攻堅消積之品,而肝病痞塊則不宜過於攻伐,應以養血柔肝,活血化瘀為基本治則。

2、濕熱未盡者,在清熱利濕的基礎上,常選用赤芍、丹皮、丹參、澤蘭等涼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塊。

3、濕熱已清,正氣虛者,宜扶正的基礎上,常選用赤芍、白芍、郁金、王不留行,丹參等以消痞塊。

4、痞塊堅硬因久不化者、在據證用藥的基礎上,常選用鱉甲、龜板、牡蠣、雞內金、山楂、夏枯草,穿山甲等軟堅消痞。

5、濕熱毒邪蘊於血分者,在清熱利濕解毒的基礎上,常選用赤芍、丹皮、丹參、生地、藕節、郁金等涼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塊。

6、濕痰瘀互結者,宜利濕化痰與活血軟堅並用,党選用佩蘭、茯苓、苡仁、蒼術、半夏、澤蘭、丹參、佛手、瓦楞子等。

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而言,對肝病痞塊,雖體質尚好,也忌用三桂、莪術、水蛭、虻蟲等破瘀攻伐之品,使用桃仁亦慎重,以免傷正,不利痞塊消除,反而促進肝硬化的發展及消化道出血,應當引起重視。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介紹的有關脾腫大的中醫治療了。由於引發脾腫大的原因很多,患者一定要及早治療對症下藥。在平時要做好脾腫大的防治工作,要多吃一些蛋白質不僅能提高血漿蛋白含量防止或減少肝臟的脂肪浸潤。另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忌煙酒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時養成少鹽的飲食習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