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夏季牢記14個保健要點 晚睡早起加午休防過汗

夏季養生小常識有哪些?進入夏季,天氣炎熱,為了順應天氣的變化,夏季養生保健一定要做好。那麼夏季如何養生保健呢?除了飲食清淡外,以下14條保健要點要做好!

1、儘量穿淺色衣服

深色衣服會吸收陽光,使人體溫升高燥熱;同時蚊子有趨暗的習性,深色容易吸引蚊子,特別是黑色。

2、小心脾胃受損

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此外,新鮮蔬菜水果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番茄、黃瓜、綠豆等,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而從冰箱裡取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應在常溫下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少吃或不吃。

3、注意幹稀搭配

健康的飲食每餐要有幹有稀,易於消化。可採取肉絲、碎肉、燴肉末羹、肉丸子等制法,或與一些富有營養的食物共同燉煮、燴炒,如豬脊骨燉海帶、菠菜燴豬肝、萵筍炒肉片、紫菜蛋湯等。總吃乾巴巴的食物對人體腸胃不利,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幹稀搭配,不僅能增加飽腹感,還有助於人體消化吸收。要記住“飯前喝湯,苗條健康”。

4、補充足量的蛋白質

在炎熱環境下,人體的組織蛋白的分解會增加,所以不需要適量增加補充蛋白質來進行平衡,此外,還要注意賴氨酸的補充。

5、晚睡早起加午休

大家要根據節氣變化,相對於冬春季節,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應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實的特點,更需要午睡。中午沒午睡習慣的人,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一般來說,午休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時間不宜過長,睡醒後不要急於起來,再躺上10分鐘起床為宜。

6、補充水分和鹽類

夏季炎熱,容易出汗,必需要補充水分和鹽類來平衡體內流失的水分和鹽類,否則會導致脫水現象的發生。在大量出汗或者運動後,可以通過喝鹽水來補充,而且要少量多次,避免人體蒸發。

7、衣著隨氣候的變化

在衣著方面,夏天必須視氣候的變化而變化:初夏氣候溫差較大,必須適時依人,即根據氣象臺所指示的“穿衣指數”和個人“穿衣指數”,防止受寒感冒。當然,進入初夏,會出現“陣雨陣熱”,就必須注意衣服的乾爽,不要因淋濕衣服而受寒化熱而傷濕。夏天的衣著要選擇透氣性好的棉織品。

8、多吃五穀雜糧

多吃五穀雜糧,補充膳食纖維。夏季可以通過食用例如綠豆、小米等五穀雜糧來補充人體的膳食纖維。

9、堅持健身

很多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由於夏天出汗多就懶於運動了。其實夏季仍需堅持適量的運動,但不應在陽光下運動,要及時補充水分。飯後1小時再運動,且運動不宜太劇烈,可選擇散步、慢跑、游泳等運動。

10、防過汗

正值春夏交接之際,此時人體集體發散,容易出汗,而汗出過度則會影響夏季的氣血健康。因此,運動養生謹記遵循“懶散形骸,勿大汗,以養髒氣”的原則,可選擇踏青、慢跑、放風箏、八段錦等方式。汗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注意陽氣的有序升發與津液固護,才能保持夏季的氣血充盛。

11、靜養,切忌大喜大怒

初夏養生應重視的一點就是“靜養”。天氣逐漸炎熱,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養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營造平靜的心境,力求“心靜自然涼”,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閒自樂,笑口常開。還可多做“靜”一些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

12、皮膚瘙癢有妙法

夏季出遊,因日曬而導致皮膚瘙癢、幹疼時,可塗少量膚輕鬆等軟膏,不要用熱水燙洗,也不宜用鹼性大的肥皂清洗,以免刺激皮膚,加重症狀。

13、重視冬病夏治

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易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14、做好清潔衛生

天氣熱起來,細菌繁殖增速,剩菜殘羹腐敗加劇,做好飲食衛生非常重要。專家提醒,夏季人們出汗增多,枕頭枕芯容易滋生細菌和微生物,但常被忽視,需定時清洗,並進行暴曬消毒。夏季還應特別注意生熟食分開存放、餐飲具清潔和消毒等工作。勤洗手這一好習慣應該堅持,對寶寶來說更為必要,以防發生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