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怎樣把脈呢
中醫在世界醫學歷史上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中醫注重養生和調理。在中醫上,把脈是看病的重要環節。而中醫的把脈有四個要素,分別是望、聞、問、切。而如今隨著西醫的發展,很多朋友一般看病都會選擇看西醫,對於中醫的瞭解越來越少,而有些朋友對於中醫怎樣把脈這個問題也存在很多問題。
中醫中把脈是個藝術。望聞問切四門手藝的門道很深。
把脈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後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于脈,有時在症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
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後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故不介紹。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於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手太陰肺經亦起於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對於中醫怎樣把脈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朋友看了以上的內容都有所瞭解了。把脈關鍵是感受脈象的跳動,根據脈象的變化而判斷病情。雖然說如今中醫不及西醫發達,但是中醫的文化卻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需要我們去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