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健脾祛濕的中成藥介紹

在我們周圍,你可以經常看到一種現象,就是有些人老是出現飲食減少,腹瀉,食欲不振等症狀,這就有可能是脾濕引起的,可能有不少人會有脾濕有症狀而不自知,當然精神疲乏,口乾舌燥,手腳冰冷等也是脾濕的一些症狀,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有哪些中成藥可助你“健脾祛濕”。

1、歸脾丸:益氣健脾,養血安神。

2.木香順氣丸:行氣化濕,健脾和胃。

3.附子理中丸:具有溫中健脾作用,臨床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等病症。

4健脾丸:健脾開胃。用於脾胃虛弱,脘腹脹滿,食少便溏。

5參苓白術丸:補脾胃,益肺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

“健脾祛濕”脾主運化,喜燥惡濕,若為濕所困,則運化失常,表現為大便稀溏,腹滿腹漲,不思飲食,噯腐吞酸等,其病機為濕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濕。

脾虛濕困時,應健脾去濕,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濕困的最好途徑。溫補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茨實、豬肚、鴨子等祛濕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

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下面介紹幾款去濕良方:

食療法白鯽魚煲湯用油將魚兩面煎黃,用開水猛火煲湯,煮成白色乳狀。然後加砂仁3克、陳皮3克、香菜20克、生薑10克,稍滾三分鐘。

鯽魚性甘平,補而不燥,健脾去濕,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營養。中醫認為此方補脾胃甚好。田艾煲鯽魚田艾30克,鯽魚50克,生薑10克,煲湯飲用。此方不僅健脾去濕,還可以預防蠶豆病。

砂仁苡米淮山粥砂仁5克,苡米30克,淮山30克,大米100克,煲粥食用。此方可健脾祛濕。

淮山薏米蓮子粥淮山、薏米各30克,蓮子肉15克,大棗10枚,小米60克,淘洗乾淨後與小米共煮成粥,熟後加白糖調勻即成。

健脾益氣,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納差,肢體無力。藥療法如果春季得了胃腸型感冒,感覺整身困倦、胃口不好、大便爛、脘腹脹滿、舌苔厚膩,可服藿香正氣丸或者藿香正氣水。如果平時脾胃虛弱者,出現胃口不好、大便稀溏,感覺困倦,可服參苓白術散調補脾胃。

外洗去濕醒脾法用生薑100克、陳皮20克、薄荷30克煮水洗澡,可以暖脾胃、去濕、解困,如覺得煩瑣,可以用此水泡腳。

其實想要健脾祛濕的人不僅要健脾,更重要的是要養胃養肝,所以平時我們在飲食當中一定要注意飲食的調理,正因為健脾和養胃分不開,所以在健脾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養胃,除了以上的一些脾濕的藥物調理及飲食調理方外,建議我們平時要注意多吃一些養胃的食物,如小米粥之類的,這樣更有利於我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