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艾灸治療脾濕的穴位有哪些

有很多人當青春期過去以後還是不停地去長痘痘,這就是由於自己的體內產生了脾濕,如果是脾濕體質的話就必須要運用中醫最傳統的艾灸方法,這種艾灸方法就是使用艾葉的,將艾葉點燃以後薰制自己的穴位,這樣就可以讓自己這個穴位的血液得到很好的迴圈,因此很好的去治療脾濕。

中醫認為,艾灸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等作用,特別適合養生。經常艾灸相應的穴位,可祛除體內濕邪,更能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中醫學認為,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濕邪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濕邪通常分外濕和內濕,無論哪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症狀,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一系列症狀。艾灸以下五個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濕效果。

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中脘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症狀。

豐隆穴 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解溪穴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足三裡穴 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文章我們已經瞭解到艾灸治療脾濕的穴位有哪些,要是發現在自己經常排便的時候不通暢的話,就是已經出現了脾濕症狀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儘早的採取艾灸的方法,能夠讓自己的脾濕症狀不會太過於嚴重就得到克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