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疏肝理氣 活血化瘀的中藥

夏天即將到來之際炎炎的夏日,總是讓人覺得自己的腸胃不舒服,這都是因為,自己的身體內,肝火太旺而造成的,那麼,有關於該如何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我們又該如何注意自己身體內的一些疾病呢,下面的文章來介紹一下。

一,散寒活血化淤

即用溫熱的藥物配合活血化淤藥物,以溫經通絡散寒化淤,.驅散陰寒凝滯之邪,使經脈舒通血活淤化.取“寒者熱之”,“血得溫則行”之義.寒為陰邪,最能收引經脈,凝滯氣血而導致氣血淤滯.這裡的寒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寒客絡,陽氣受困;一是脾腎陽虛,陰寒內生.在臨床應用散寒活血化淤治則時,應當分清溫經通陽活血通脈和補陽益火活血化淤之法.

常用藥物:溫經通陽如桂枝,附子,肉桂,吳茱萸,細辛,炮薑等;補陽壯火如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胡蘆巴,仙茅等;活血化淤常選性溫的川芎,當歸,紅花,乳香,五靈脂,骨碎補,天仙藤,急性子,川續斷等.

指導意見:

方劑舉例:當歸四逆湯,陽和湯,右歸飲合桃紅四物湯等.

適應證:溫經通陽活血化淤運用於外寒客於脈絡之血淤症,主要表現除有血淤表現外,另見局部蒼白,發涼,疼痛得熱則緩,舌淡或紫,苔白潤,脈沉細或沉緊.常見於動脈的閉塞,狹窄,或痙攣性疾病,此類疾炳早期可以上述症狀為主.補陽益火活血化淤法運用於除有上述表現外尚有腹脹便溏,腰膝發冷,小便頻數或不利,陽痿遺精,脈沉細等,常見於動脈的狹窄或閉塞性疾病的後期,由於內外之寒常相互影響互為因果,臨床表現錯雜,應分清主次,辨證論治,酌情配伍用藥.

二,祛濕活血化淤

即用燥濕或滲濕的藥物配合活血化淤藥物,以祛除濕邪,促使血活淤化.濕為陰邪,其性黏滯,易阻氣機而致脈絡阻滯而血淤.濕邪有外侵或內生之分,病理過程中又有寒化和熱化之別;且與脾之運化,腎之溫煦有密切的關係.從四肢血管性疾病的特性來看,外濕多從熱化,所以具體應用祛濕活血化淤時,又要區分清熱利濕,健脾溫腎利濕活血化淤.

常用藥物:清熱利濕,如赤茯苓,車前子,淡竹葉,漢防己,澤瀉等;健脾利濕,如茯苓,薏苡仁,蒼術,白術,赤小豆等;溫腎化濕,如益智仁,肉桂,桂枝,烏藥,威靈仙,木瓜等;活血化淤兼滲利水濕者,如性寒涼之益母草,馬鞭草,虎杖,半枝蓮,穿山龍,木通,落得打等,性偏于溫之澤蘭,天仙藤等,性平之劉寄奴,王不留行等.

方劑舉例:五神湯,三妙丸加減,五苓散加減,苓桂術甘東加減,萆?分清飲加減.

適應證:清熱利濕活血化淤法適用於濕熱淤證,主要表現為除有血淤證象外,見患部膚紅灼熱,水腫或瘡面濕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常見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期,急性丹毒,血栓性淺靜脈炎等疾病.健脾利濕活血化淤適用於脾虛濕淤證

上面瞭解到了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生活當中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很多的疾病,都是來自於不同程度的影響,生活當中也要注意,少發脾氣樂觀的面對生活,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