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身體虛弱怎麼進補比較好?

大家不難發現,我們當中的很多人,身體並無疾病,可卻容易生病,面色慘白或者蠟黃。這類人群就是我們常說的身體虛弱者。這類人群並無明顯的身體機能疾病,但是免疫和內分泌卻往往不好。而針對這種體質,適當的吃些補品可有效的改善不良的身體狀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補品呢?

1 氣虛:氣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少氣懶言、全身疲倦乏力、聲音低沉、動則氣短、易出汗,頭暈心悸、面色萎黃、食欲不振,虛熱,自汗,脫肛,子宮下垂,舌淡而胖,舌邊有齒痕,脈弱等,為功能減退,不一定有病,氣虛者需補氣,補氣的藥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

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2血虛:血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蒼白,唇爪淡白,頭暈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夢,大便乾燥,婦女經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質淡、苔滑少津,脈細弱等。進補宜採用補血、養血、生血之法,補血的藥物可選用當歸、阿膠、熟地、桑椹子等。

補血虛食品: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可經常交替選用。

3 陰虛:又稱陰虛火旺,俗稱虛火,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怕熱,易怒,面頰升火,口乾咽痛,大便乾燥,小便短赤或黃,舌少津液。進補宜採用補陰、滋陰、養陰等法,補陰虛的藥物可選用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龜板等。

虛則補,實則瀉。當進補到我們的身體狀況正常的時候,這些藥膳我們就可以停止了,因為身體恢復正常的運作機制後,這些補品反而會對自己的身體有不好的影響。所以以上藥膳只限於體虛的時候服用。如果之後還需要進補,則需要另一些藥性並不兇猛的補藥來進補,不能一味地只吃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