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夏季消暑有方法 需要因人而異

勿傷陽氣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醫認為,夏季五臟六腑陽氣相對較少,盛夏消暑,不要因貪涼飲冷而耗傷陽氣。陽氣釋放過多,會使內臟虛寒而生病,比如腹瀉、咳嗽、關節疼痛、怕冷等。適當吃些冰鎮西瓜,喝點兒冰鎮啤酒、冷飲,是消暑的一種方式,但不要過度,一旦阻遏體內陽氣,會出現胸悶等不適感覺。室內空調溫度不能過低,一般26℃即可。

盛夏酷暑,喝綠豆湯、吃西瓜是常見的消暑方法。綠豆是傳統的解暑佳品,煮湯時將綠豆淘淨,用大火煮沸10分鐘左右即可,但有四肢冰涼、腹脹、腹瀉便稀等症狀的體質虛寒的人則應少喝為宜。

以熱制熱

研究表明,夏日飲一杯熱茶,9分鐘後體溫下降1℃-2℃。中醫認為,以熱制熱也是消暑的好辦法,可多加嘗試。

常用的方法有:熱毛巾擦身,及時擦汗可促使皮膚透氣,人體降溫節律;洗熱水澡,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後反覺更熱,而熱水洗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於機體排熱;熱水洗腳,古人雲“睡前洗腳,勝似補藥”,人的腳上分佈有全身的代表區和五臟六腑的反射點;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喝熱茶卻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舒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另外,加強耐熱鍛煉,提高體溫調節功能。

因人而異

中醫提醒,日常防暑降溫也要因人而異,不同人群應採用不同的防暑方法。

孕婦和小孩是夏季中暑的高發人群,房間應注意通風休息,衣著不宜過多,以舒適為度,被褥不宜過厚;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如有發熱症狀,應及早就醫,不要擅自強行發汗。老年人多穿淺色服裝,勤換勤洗,最好是選擇涼爽又透氣的絲棉服裝;多補充水分,一般每天需飲水1500-2000毫升,其中以涼開水為主,可適當加點食鹽。體弱者也可進行穴位艾灸、拔罐、熱療來防治疾病,增強體質,改善夏季臟腑缺乏陽氣溫煦的狀況。

家中常備防暑藥

■ 藿香正氣

主治中暑、腹痛泄瀉、痢疾等症。分為膠囊和口服劑兩種,一天服用兩次。

■ 人丹

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脹、噁心嘔吐、腹痛泄瀉等症。因感冒引起噁心等症時,不要服用人丹。

■ 清涼油

頭痛頭暈時,取少量塗於印堂穴和太陽穴,提神醒腦。蚊蟲叮咬時取少量塗於患處,能鎮痛止癢。

■ 十滴水

適用於中暑、頭昏頭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患者。兒童用1-2瓶倒入洗澡水中,可防小兒生痱子。

■ 風油精

可治療中暑引起的頭昏頭痛,夏天夜晚因貪涼引起的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