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吃五穀雜糧效果好呢
五穀是現代人並不陌生的一種食品,從自古以來五穀雜糧就是飯桌上常見的主食,每一次的吃飯都少不了的就是五穀雜糧,雜糧中包含了大米,小米,綠豆,燕麥等等一系列的五穀都是雜糧成分,用這些食物磨成的粉,可以做粥喝,對調理腸胃養生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不過這五穀雜糧是有講究的,那麼什麼時候吃五穀雜糧效果好呢?
五穀雜糧——永恆的補品
中國中醫理論博大精深,它認為:是藥三分毒。也就是說,任何補藥,吃多了都會傷身體。
在這裡,我向你介紹一些比較先進的綠色保健理念。
近年來,國外有一個口號叫“把藥房變成廚房”,就是強調食療保健的重要性。我國中醫藥學的飲食養生觀念更是值得發揚。《黃帝內經?髒氣法時論》中說,“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藥物為治病攻邪之物,其性偏,五穀雜糧對保證人體的營養必不可缺,水果、肉類、蔬菜是必要的補充劑。現代人生活水準提高,飲食精細化,魚肉、果菜等在飲食結構中所占比例增加,導致飲食失調,疾病橫生。不少“富貴病”是由於人們吃得過精過細而導致的。
人們為什麼不太喜歡吃粗糧,主要原因還是入口的口感不好。由此可見,感覺有時候並不都是對的。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雖然不能被人體消化利用,但能通腸化氣,清理廢物,促進食物殘渣儘早排出體外。因此,重建合理飲食對健康生活有相當意義。
在古代,五穀沒有粗雜糧的分別,五十年代起,我國從口糧制度管理出發,將糧食人為地分為主糧、雜糧,或稱細糧、粗糧。大米和小麥被稱為細糧,其他就成了粗糧或雜糧。習慣上,人們把城市居民日常吃的米、麵粉稱做細糧,把玉米(面)、小米、高粱、蕎麥、薯類等稱做粗糧。
粗糧中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特別豐富,玉米、薯類等粗雜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營養學家認為,每週至少吃三次粗糧,有利於人體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吃粗糧不是“多多益善”。
一些人對過精食物產生了畏懼,過度追求吃粗糧,甚至是只吃粗糧,拒絕食用細糧,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特別是消化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胃腸功能尚不健全的小孩以及有胃腸疾病的青壯年,都不宜過多地攝食雜糧、粗糧。“五穀為養”,粗細糧均有豐富的營養,搭配吃才對健康有利。
據中醫理論吃五穀雜糧的時候要分清時候,不同的時間選擇使用不同的五穀雜糧才可以對身體效果好,自古以來五穀雜糧與粗糧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上要根據我們按照每日的身體條件和生活習慣來服用,並且要注意五穀雜糧在搭配時,是有很大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