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養生太極拳 動腦子練習效果更加好

太極拳是養生拳,也是思想拳,光練不想,是練不好太極的;有的人練習太極拳多年,但不知太極拳之理,每天只能以肢體運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毫無進展,只能算做太極操。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得多瞭解一些太極拳的相關知識。

一、習練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拳論有雲“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1.第一階段,招熟階段。要宜慢不宜快,此階段要求不宜過多,只要求把動作記熟即可。(圈)
2第二階段,懂勁階段,務使架子走圓,力求連貫。太極拳在行功間講究諸處皆圓,觸處成圓,非圓即弧,勁力的圓轉融和主要靠行拳盤架來體會(圓)
3.第三階段,神明階段,招熟和懂勁的高級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無形無相,無我無他,無思無慮,無招無式,妙手空空,如行雲流水,隨心所欲,化打非常神奇,可以說是應物自然。(點)
二、太極十三勢
十三勢並非是十三個動作,而是由太極八法和五步共同組成十三勢。
八法:稝、捋、擠、按,(四正);采、挒、肘、靠(四偶) 。
五步:進、退、顧、盼、定。就是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
三、三節
三節,並非太極拳之獨有,其他門派也有三節之說。三節即梢節,中節,根節。就全身而言,頭為稍節,腰為中節,腿為根節;就上肢而言,手為稍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就下肢而言,足為稍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武術中素有“三節要明”之說,意即掌握好運規律和動作順序。拳論有雲:梢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身是空,根節不明,動輒跌傾。

四、一身背五弓
練太極拳,常說一身背五弓所謂五弓就是二手為兩弓,二足為兩弓,身軀為一弓。“五弓合一”練習時就能形成一股整體的勁力。
“五弓”以身弓為主,手弓和足弓為輔。運動中要以腰為軸心 ,上和兩臂相連,下和兩足相系上下相隨,五弓具備而形成支撐八面的氣勢。
五、身法
身法在太極拳習練當中尤為重要,有許多太極愛好者,在習練過程中,只注重手法的運用,不強調身法的重要。要知道,功夫是練到身的,不是練到手上的。只有功夫上身,才能達到節節貫穿,達到周身一家的功夫。
六、一動俱動,一靜無有不靜
拳論雲“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練習太極拳必須牢記:一動渾身內外無有不動,六進法的內容;一靜無有不靜,防守有序之謂也。形體雖靜而神意聽探無時動;形體雖動而無時不是安靜的聽探之狀態。所以,習練太極拳,不要追求誰先誰後,要不分先後,是個整體。
溫馨提示:只要大家多瞭解一些太極知識,並把它融會貫通,日後自己再勤加練習,必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