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補脾腎的食材有哪些?

現在很多人不注重鍛煉身體,過度透析,就很容易出現脾腎虛寒的情況。脾腎虛弱的表現為容易腹脹,吃的很少,肚子總是會痛,喜歡溫熱的食物,四肢寒冷,特別是腿部,精神不好,面色蒼白或者發黑,女性朋友會表現為宮寒,白帶增多。男性朋友可能會陽痿。所以,一定要調理好,那麼,補脾腎的食物都有哪些呢?

脾虛也會導致腎虛,一般體虛的人脾腎功能都比較弱,想要調理身體,必須吃一些既補腎又健脾的食物。

1、山藥

山藥性平,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藥,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如明·李時珍指出: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本草正》亦載:“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本草經讀》還說:“山藥,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凡上品之藥,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所以,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

2、牛肚

牛肚性平,味甘,也能補虛養脾胃。歷代醫家多有論說。《日用本草》就有“牛肚和中,益脾胃”的記載。《本草蒙筌》亦稱牛肚“健脾胃”。《本草綱目》還說它能“補中益氣,養脾胃。”所以,凡脾虛之人,或病後脾胃虛羸,宜煨食之。羊肚也有與牛肚同等的功用,脾虛者食之亦宜。

3、土豆

每500克土豆中含天然脂肪3.1克,蛋白質10.1克,澱粉73克,粗纖維3.5克,維生素總含量是胡蘿蔔的2倍,番茄的4倍。此外,土豆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尤以磷、鈣、鐵十分豐富。祖國醫學認為,土豆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和胃、調中、健脾、消腫等功效,常食能強身健體。

4、豇豆

豇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長豆角。它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夠補腎。李時珍曾稱讚它能夠“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所謂“營衛”,就是中醫所說的營衛二氣,調整好了,可充分保證人的睡眠品質。此外,多吃豇豆還能治療嘔吐、打嗝等不適。小孩食積、氣脹的時候,用生豇豆適量,細嚼後咽下,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5、鱸魚

鱸魚味甘、性平,入肝、脾、腎三經;具有健脾、補氣、益腎、安胎、補五臟、益筋骨、和腸胃、化痰止咳之功效。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症、水腫、氣血兩虧、陽痿、遺精、胃炎、食欲不振、年老體弱、心腦血管疾病等。

其實總結起來,溫補脾腎的食物有:動物的肝、胃、腎、心等,還有羊肉、雞肉、魚肉等都是溫補的食品,中藥的話有當歸,紅棗,桂圓、枸杞等,因為脾虛寒的人都是屬於脾寒的,所以不能吃太多油脂多的食物。

平時不要熬夜,早睡早起,一定要吃早餐,適當的運動,鍛煉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