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肝主疏泄惡抑鬱發怒 養肝護肝注意5點

肝主疏泄而惡抑鬱

如前面所說過的肝主疏泄是指氣血的暢達、宣洩;肝臟之所以厭惡“抑鬱”,是因為“抑鬱”遏制了肝臟升發向上、自然柔和的本性。人的情志思維活動,以及表現在外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緒變化,都是“神”的體現,神是以精、津、氣、血為物質基礎的。精可以化氣,氣可以化精,精氣互化。精氣生神和養神,而神又反過來統領著精和氣。這就是二者之間的關係。所以說,無精氣,就不可能有神的存在;反之,沒有神則精氣就渙散不收了,生命也就終止了。正如古人養生所強調的那樣,“聚精在於養氣,養氣在於存神。神之於氣,猶母之於子也。故神凝則氣聚,神散則氣消,若寶惜精氣而不知存神,是茹其華而妄其根矣。”正因如此,所以歷代的養生家都非常重視“精”、“氣”、“神”,稱之為人身之寶。

只有精氣充盈、氣血調和、氣機調暢,肝臟才能疏泄正常。’臟腑氣機升降出入有序,則情緒穩定,樂觀向上,不鬱不亢,不皎不昧。如果肝臟的疏泄功能失調,就會造成氣機升降失序,氣血運行發生紊亂,或者“肝氣鬱滯”,或見“氣滯血瘀”。肝郁不舒可見到情緒低落,鬱鬱不樂,多愁善感,悲傷欲哭,多疑善慮,不願和別人進行言語交流等表現。如果氣鬱日久,則可導致血液運行的改變,出現失眠多夢,胸腹脹痛,閉經等症狀。還可肝鬱日久,氣鬱化火,出現精神亢奮,表現為情緒急躁,愛發脾氣,失眠少寐,多夢易醒等症狀。

情緒抑鬱低落和情緒急躁易怒是兩個相反的情緒反應。但是,如果從本質上來講,二者都是肝臟疏泄不利,氣機升降失調在不同病人身上所反應出的不同表現。所以在臨床上和平時養生保健時遇到這種情況,均以疏肝調氣為主來治療或調理。只不過是對情緒抑鬱者,輔以解鬱安神,而對情緒亢奮者輔以瀉火柔肝而已。

怒傷肝

怒為七情之一,也是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內經》中曾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矣。”怒為肝之志,肝主疏泄,怒則傷肝,易於引起氣血的逆亂。所以,臨床上可以見到大怒傷肝後,氣血不循常道反而逆亂上行,甚者可見嘔血。如果肝木橫虐,乘侮脾土,可以見到飲食不化的飧泄。《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性情急躁,剛愎自用,他的對手諸葛亮充分利用了周瑜的這個弱點,用計三氣周瑜,使周瑜在大怒之下,口吐鮮血而亡。怒則氣上,肝氣升發太過,血隨氣湧而上逆,可以見到頭暈、頭痛,兩眼發紅,耳如蟬鳴,甚至突然昏倒,手足發涼等病證。

由以上可知,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許多古人都把“制怒”作養生保健的座右銘,是很有道理的。現代醫學認為,當人發怒時,就會出現心跳速度加快,一些激素分泌增多,特別是一些有高血壓或心臟病的人,就有可能造成腦出血或誘發嚴重心律紊亂,或誘發心肌梗塞而突然死亡。歷史上這類悲劇,數不勝數。國外一家醫院調查表明,性情急躁愛發怒者的突然死亡率,比情緒穩定,精神樂觀的人要高出6倍。美國醫學家通過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的性格類型進行調查統計分析。脾氣急躁易怒者的發病率為77.3%,而情緒穩定、處事謹慎者的發病率僅為25%。所以,如果一個人的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經常暴怒,就極易縮短自己的壽命。而要想“盡終天年,度百歲乃去”,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穩定的精神狀態。

養肝護肝要留意以下幾點:

1、要保持飲食公道均衡

任何暴飲暴食、經常性饑餓都會造成消化液分泌異常,時間一長就會影響肝臟的正常的功能。養肝護肝就要保持飲食公道均衡,保持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的公道攝入,儘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2、儘量少飲酒

肝臟代謝酒精的作用有限,假如飲酒過多就會造成肝臟損傷,甚至造成酒精中毒,危及生命,要養肝護肝一定做到這點。

3、平時多喝水

喝水可以補充體液,增強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從而有利於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這樣可以很好的保護肝臟免受損害。

4、生活中留意保持樂觀開朗

中醫以為,肝喜疏惡鬱,故生氣、發怒、憂思都很輕易導致肝臟氣血淤滯不暢,長期就會導致肝臟病變。因此,要養肝護肝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的態度,促進肝氣正常生髮。

5、做到運動適度

經常做一些戶外運動,比如慢跑、爬山、打球、練太極拳等,都可以保持氣血通暢,又能達到強身健體、可怡情養肝,從而保持肝氣血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