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夏天身體脫水的九大表現

夏天天氣炎熱,身體會流失過多的水分,如果沒有及時補充,很容易出現身體脫水情況。身體脫水情況嚴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大家要注意身體缺水的一些症狀表現。

人體的60%都是水,身體失去1.5%的水就會發生“輕度脫水症”。脫水指人體由於病變,消耗大量水分,而不能即時補充,造成新陳代謝障礙的一種症狀,嚴重時會造成虛脫,甚至有生命危險,需要依靠輸液補充體液。

多位專家總結出的身體脫水帶來的危害

1.導致口臭。唾液具有很重要的抗菌功能,身體一旦脫水,唾液會減少,口腔細菌便會“瘋長”,進而導致口臭。

2.渴望吃糖。身體脫水感覺更饑餓,特別渴望吃甜食。這種情況在鍛煉期間表現尤為明顯。脫水狀況下鍛煉,體內存儲的碳水化合物消耗速度更快,鍛煉之後會更渴望攝入碳水化合物以補充所缺能量。

3.影響鍛煉。研究發現,身體脫水2%會導致運動成績下降10%。脫水越嚴重,運動表現就越差。脫水時,進行6級強度的運動項目的感覺仿佛在完成8級強度的運動。

4.皮膚乾燥。保持肌膚健康亮麗,由內而外補水至關重要。但大量飲用咖啡、綠茶等含咖啡因的飲品容易導致身體脫水。身體一旦脫水,就難以保持皮膚光滑滋潤。另外,特萊曼博士還建議,每次洗浴不要超過5分鐘,避免過燙水溫導致皮膚乾燥。

5.危險駕駛。為了減少上廁所,很多人在開車上路(特別是長途)之前儘量少喝水或不喝水。然而,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兩小時的駕駛過程中,與喝水充足的駕駛員相比,脫水駕駛員出現駕駛錯誤次數增加一倍。

6.更加疲勞。脫水時,血壓下降,心跳加快,血液流向大腦的速度變慢,讓人感覺更加疲勞。

7.焦躁不安。身體脫水會對神經系統構成負面影響,導致煩躁不安。一項研究發現,輕度脫水參試者更易出現注意力分散和煩躁易怒等問題。

8.身體發冷。脫水時,流向皮膚的血液量會受到限制,因而容易導致身體發冷。波德斯塔博士解釋稱,缺水的情況下,身體更難調節體溫,儘管沒有置身低溫環境,也可能會出現打“寒戰”的現象。

9.肌肉痙攣。缺水會造成血液迴圈減慢,進而導致肌肉抽筋。為了保護身體重要器官,身體脫水會減少肌肉等非重要器官的水分,因而導致肌肉發生痙攣。另外,出汗過多導致鈉鉀流失,也容易導致肌肉痙攣。

10.頭暈目眩。脫水時,大腦得到的水也更少,血液迴圈更差,因而容易發生頭暈目眩。一項研究也發現,輕度脫水就可能導致思維不清,影響完成心理任務的能力。有趣的是,無論是休息時還是運動中,脫水對女性情緒的影響都比男性大得多。

11.頭痛發作。脫水會影響血清素水準,導致頭痛。另外,脫水時大腦小血管快速變化,也易導致頭痛甚至偏頭痛發作。及時飲水可緩解甚至去除頭痛,吃水果也是不錯的補水選擇。

12.導致便秘。身體脫水也會影響腸道正常蠕動,導致腸燥型便秘。因此,平時應當注意多喝水,多吃含水量和膳食纖維較多的水果蔬菜,預防便秘。

自測:身體缺水的九種表現

小便顏色深黃、便秘經常會認識為身體缺水的表現,其實身體缺水還有很多表現形式,看看你是不是缺水了呢。

1、口腔乾燥舌頭腫脹:身體缺水的第一信號是口渴。脫水會導致口幹和舌頭輕微腫脹,所以夏季要及時喝水。

2、小便深黃色:隨著血壓下降和身體組織缺水,脫水者的腎臟會濃縮尿液甚至阻止尿液產生。尿液濃度隨之增加,其顏色也會逐步加深,嚴重時呈深黃色甚至琥珀色。

3、便秘:當腸道吸收過量水分時,就會發生便秘。身體一旦缺水,腸道就會吸收更多水分予以補充體液,從而導致大便幹結。

4、皮膚缺乏彈性:脫水會降低皮膚彈性。醫生通過“擠捏試驗”快速檢查皮膚彈性,判斷病人是否脫水。

5、頭暈目眩:除了血流量和血壓下降之外,脫水也會導致頭暈目眩。其中一大關鍵信號就是快速站起時,突然頭昏眼花。

6、疲憊:長期缺水容易導致血流量和血壓下降,血液含氧量也隨之下降。缺少足量氧氣,肌肉和神經功能就會削弱,因而更容產生疲勞感。

7、沒有眼淚:縱然大聲哭喊也沒有一滴眼淚,那麼身體肯定缺水。

8、心悸:心臟與身體其他肌肉一樣,脫水造成的血流量減少和電解質變化會導致心悸。

9、肌肉痙攣:長期缺水會造成身體電解質失調,導致運動中或運動後持續性肌肉痙攣。

夏天怎麼喝水

運動後飲白開水

運動者不能忽視飲水,那麼,喝什麼水好?按說,伴隨大量汗液的丟失,除了水分,還有鈣、鎂等礦物質。但當務之急並不是補充各種礦物質,而是很普通的白開水。因為礦物質的丟失只是微乎其微的,可以在運動後從容地補充。相當多的人認為,大汗後喝的水應加進點氯化鈉(食鹽),這其實是錯誤的。夏天因運動(或勞動)而失水時,首先要考慮飲不含鹽的水。

糖是最能快速轉化為能量的能源物質,飲水時補以含糖飲料是否一舉兩得?專家們的見解是,不一定要飲含少量糖和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除非是連續的長時間的運動之後,一般的運動量喝白開水就很好。

每次喝水不超過500毫升

夏天運動雖然會大量失水,而在補充水分時,一次又不可太多,最好是“細水長流”。雖然最快達到脫水組織的是白開水,但每次不能超過500毫升,若大於600毫升,胃吸收便會減慢,運動時就會覺得水在胃內晃蕩,腹部有脹滿感,運動速度就會明顯降低。

如果想喝點含糖飲料,在飲水時順便補充點能源,10%的糖水比較理想。這個濃度的糖水與開水的吸收速度相似,而10%以上太甜的糖水,由於在胃內逗留時間太長,故吸收速度明顯減慢,反倒是“遠水難解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