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睡好子午覺 身體更健康

睡眠對我們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古代人提倡睡子午覺,子午覺分為子覺和午覺,也就是夜間睡眠和午睡,那麼,怎樣才能保證子午覺的品質呢?

古人提倡睡眠養生方法之一--堅持睡子午覺。子午覺是提高睡眠品質的法寶之一,能保證適當、足夠的睡眠時間,“子、午”是人體經氣“合陰”及“合陽”的時候,有利於養陰及養陽。在古代的養生之道中,“三寒兩倒七分飽”的理念最為世人稱道。而所謂“兩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覺”,古人甚至把這稱為百年養生的三大法寶之一。

子午覺,分為“子覺”和“午覺”。簡單說來,就是要求在每天的子時、午時兩次按時入睡,其主要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1、子覺

依據《黃帝內經》的睡眠理論,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盛、陽氣衰弱之時,陰主靜,所以夜晚應該在子時以前(21~23點)上床,在子時(23點到淩晨1點)進入最佳睡眠狀態,此時最能養陰,睡眠品質也最高,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子時過後仍不睡覺,就容易損陰耗津。所以,避免陰虛火旺型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規律的生活起居,養成定時入睡與定時起床的習慣。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睡眠高峰到來時,免疫系統自我修復的能力最強。如不能在23點前入睡,易導致免疫力下降從而誘發疾病。

2、午覺

午時(11點至13點)是陰陽交接之時,稱為“合陽”,是一天中陽氣最盛,陰氣衰弱之時,“陰氣盡則寐”,此時養陽最好,所以午時也應睡覺。不過,陽氣盛時通常工作效率最髙,所以午覺以“小憩”為主,最好在飯後20min再休息,睡眠時間只要30min即可。午間不管多麼忙,都應休息一會兒,即使只是打個盹兒也好,有助於提高大腦效率,增強注意力,還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疲勞,提高午後的工作效率,但時間不宜太長,否則會擾亂人體生物鐘,影響晚上睡眠。午睡後用冷水洗個臉,喚醒身體。

睡子午覺還有以下幾個注意事項。

(1)午睡時應避免受較強的外界刺激

因入睡後肌肉鬆弛、毛細血管擴張、汗孔張大,易患感冒或其他疾病,還應注意免受風寒,天氣再熱也要在肚子上蓋一點東西。

(2)午餐後不宜立即躺下午睡

午餐後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血壓下降,大腦供氧及營養明顯下降,易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一般應食後休息20min再午睡。

(3)不要隨遇而安亂午睡

午睡不能隨便在走廊下、樹蔭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不要在有穿堂風或風口的地方午睡。因為人在睡眠中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減退,重者受涼感冒,輕者醒後身體不適。

(4)睡前不宜吃得過膩過飽

不要吃太油膩的東西,不要吃得太飽,因為這樣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冠狀動脈病變,加重胃消化負擔。

(5)午覺不可隨便

午覺雖是打個肫,但也不可太隨便,不要坐位及伏案睡覺,這會影響頭部血液供應,使人醒後頭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腦缺血缺氧的症狀,有的人用手當枕頭,伏在桌上午休,這樣會使眼球受壓,久而久之易誘發眼部疾病另外,伏臥桌上會壓迫胸部,影響呼吸,也影響血液迴圈和神經傳導,使雙臂、雙手發麻、刺痛。長期形成此習慣,極不利於身體健康。午覺姿勢應該是舒服地躺下,平臥或側臥,常人最好的睡姿是頭高腳低、右側臥位。

(6)午睡時間不是越長越好

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睡眼時間過長由於進入深睡眠,醒來後會感到很不舒服。

(7)不是人人都需要午睡

只要身體好,夜間睡眠充足者,不午睡一般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但是,對於腦力勞動者、大中小學生、體弱多病者或老人,午睡是十分必要的。

(8)醒後輕度活動

午睡後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以補充血容量,稀釋血液黏稠度。不要馬上從事複雜和危險的工作,因初醒時常使人產生恍惚感。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如何睡好子午覺,睡眠時間一定要有保證,另外,午睡最好不要伏案睡,如果覺得自己夜間睡眠很好,也可以不用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