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進補好時機 十種中藥最有效補氣血
初冬是進補的好時機,最適合吃一些益氣的食物調理身體。此時氣候寒冷,氣血失調的人,特別畏寒怕冷,女性與老年人在初冬季節都應該吃一些補氣血的食物。那麼,初冬吃什麼補氣血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1、桂圓肉
桂圓肉即龍眼肉,味甘,性溫,歸心、腎、肝、脾經。具有補心脾、益氣血、安心神的功效。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所致的驚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虛萎黃、有經不調、崩漏等症。
2、紅棗
紅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份、胡蘿蔔素、維生素B、C、P及磷、鈣、鐵等,有維生素丸的美稱,有較強的抑愛、抗過敏作用。紅棗內含有環磷酸腺苷,能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作用。紅棗還能能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很好的保健品。同時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等症有良好療效。
3、人參
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心經。人參含有含人參皂貳、人參酸、揮發油、維生素B1、維生家B2等。糖類、膽鹼、煙酸。可以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甯神益智,生津止渴。能加強大腦皮層的興奮過程,同時也能加強抑制過程,提高腦力勞動的工作效力。能增強機體對有害刺激的抵抗力,提高抗疲勞能力,有強心及促進造血機能作用。對性腺機能也有促進作用。用於虛脫、心衰、氣短、喘促、自汗肢冷,心悸怔仲、久病體虛、神經衰弱等症。人參是冬季養生的佳品,吃的時候可以切薄片,每天噙化,或1味煎湯頻飲,每天總量一般不超過6克。如氣虛而又有火熱的表現,那麼可以改服西洋參。
4、黃芪
黃芪補氣升陽、益精固表、利水退腫,適用於自汗、盜汗、浮腫、內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症。黃芪有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的效應,又有性激素作用,還可調整血壓和固表止汗。每天以100克燉雞喝湯。黃芪利尿,同時也適合糖尿病人食用。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症者忌用。
5、當歸
當歸味甘、微辛,性溫。人心、肝、脾經。當歸含揮發油、蔗糖、維生素B12、維生素A類物質、棕擱酸、硬脂酸、不飽和油酸、亞油酸,p—穀舀醇等。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具有調節子宮收縮、保肝、鎮靜、抗維生素E缺乏症及抗菌作用。常用於月經不調、經閉腹痛、崩漏、血虛頭痛、眩暈、腸燥便難等症。
6、阿膠
阿膠為黑驢皮經過漂泡去毛後,加冰糖等配料熬制而成。本品味甘、性平,有補血止血、滋陰潤肺、調經安胎等作用,為歷代喜用的滋補珍品。《水經注》即有“歲常煮膠,以貢天府”的記載,故有貢膠之稱。《本草綱目》更是稱其為“聖藥”,它與人參、鹿茸並稱中藥的“三寶”。據研究,阿膠主要是由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合成的,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質。藥理實驗結果表明,阿膠能促進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的生成,並能改善動物體內的鈣平衡,使血鈣升高。此外,阿膠還有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的作用。
7、龜膠
龜膠味甘、咸,性平,歸肝、腎經。龜膠為龜科動物烏龜的甲殼。經熬煮、濃縮製成的固體膠塊。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效。用於陰虛血虧、勞熱骨蒸、吐血順血、煩熱驚悸、腎虛腰痛、腳膝痙弱、崩漏帶下等症。
8、熟地黃
熟地黃是由於地黃加黃酒拌和蒸制而成。其味甘、性微溫,功能滋陰補血。《本經》有“填骨髓,長肌肉……久服輕身不老”的記載。《本草經疏》譽其“補腎家之要藥,益陰之上品”。故“凡臟腑之不足,無不可得其滋養”。現代研究證明:地黃有顯著的強心作用,特別是對衰弱的心臟,其作用更明顯。
9、枸杞子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能補腎生精、益血明目、烏髮悅顏,為滋補肝腎之佳品,被譽為歷代保健良藥。如《神農本草經》裡說:“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食療本草》謂之能“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據藥理研究,枸杞能降低血中膽固醇,有抗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故用其防治高血脂症、動脈硬化性高血壓、冠心病等老年性疾病。
10、何首烏
何首烏味甘、苦、澀,性微溫。歸肝、心、腎經。若生用,功在潤腸通便;若制用,功在補肝腎、益精血。另有白首烏,是以蘿摩科植物大根中皮消的塊莖入藥,雖功同赤首烏,但補力較弱。由於何首烏有促進紅細胞發育,降低膽固醇,抗動脈硬化和輕瀉等多種藥理作用,故為重要的抗衰老藥物之一。它不僅為滋補強壯佳品,亦為烏髮、悅顏、潤澤肌膚之要藥。年邁體弱者常服則大有裨益。
初冬吃什麼補氣血?以上介紹10種食物是補氣血的佳品,在做菜熬湯的時候不妨多加一些,能幫助改善氣虛畏寒的症狀,還能養顏抗衰老,不妨多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