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飲食要做4個改變
冬至後進入 “數九寒天”,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階段要到來了。為達到禦寒保暖的目的,在飲食上應做出以下改變。
首先,適當增加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比如畜禽肉、魚肉和雞蛋等
蛋白質所含能量的30%會變成熱量從體表發散出來,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僅有5%~6%作為熱量散失,脂肪則是4%~5%。此外,紅肉中還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紅素鐵,研究表明,飲食中增加鐵的攝入,抗寒能力會增強。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加的是富含蛋白質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同時,每天吃肉量最好控制在2兩以下。
其次,吃飯前喝碗熱粥或熱湯
寒冷的氣溫下,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粥,不但會讓身體立刻感到溫暖,還能暖腸胃、喚醒消化系統,促進食欲。尤其是雜糧粥還能幫助補充B族維生素和鉀等多種營養素。此外,冬季氣候乾燥,更應補充水分,而喝粥也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喝下了很多水。除了熱粥,飯前喝碗少油少鹽的熱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再次,零食首選堅果
堅果多半在秋天成熟,因此也算是秋冬季節的應季食品。堅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等礦物質,還有一定量的蛋白質,都能幫助人們抵抗寒冷。堅果的營養素密度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冬天食物種類相對較少的缺陷。因此,天冷的時候,不妨把餅乾、點心等零食換成堅果。需要提醒的是,堅果最好選原味的,且每天吃的量別超過一小把。
最後,多吃黑色食物
中醫提倡冬天補腎,而黑色入腎。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藍、紫薯、藍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種強抗氧化劑,它能夠預防癌症,增強血管彈性,還可保護視力。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對於預防秋冬季節多發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