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關愛老人飲食健康的原則

雖然健康飲食聽起來很簡單,但是確實的執行并不容易。絕大數的老人都是隨便打發一餐,有時中午添碗白飯拌肉汁或菜汁,或隨便一樣剩菜就可以解決一餐,有些老人甚至每天只吃單一的食物,如:肥肉配稀飯,不太吃其他食物,尤其年紀大了口牙不好,更不喜歡咀嚼,不喜歡吃硬的食物,專挑軟食物吃,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營養不均衡的情況。老人是否健康飲食?為人子女者很難察覺,建議大家可替父母做以下簡單評估,若出現異狀,最好帶父母到醫院求診詳細檢查或營養評估:

體重下降

若父母體重明顯下降,一個月內體重減少百分之五,或六個月內減少百分之十,有可能身體機能受到破壞,影響食欲。

食量減少

平常可吃到一碗飯,突然間只吃半碗飯,必須探究原因。例如,有人是心情影響食欲,有憂郁傾向的老人通常不喜歡與人互動,不喜歡出門,整天只想關在家里,等候子女下班,生活失去動力,漸漸變得懶得吃東西。

進食速度變慢

進食速度也影響老人的食欲。家中老人平常進食速度20分鐘,突然變成1小時,有可能吞嚥困難影響進食速度。

許多為人子女者,都有同樣的苦惱:家里的老爸、老媽或是公公婆婆該怎么吃?吃些什么?才不會吃出糖血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又能營養充足。

其實,老人的飲食跟一般成人一樣,若能依據衛生署推出的飲食營養金字塔,每天可吃1.5碗~3碗的五谷雜糧、3~5碟的蔬菜、2~4份水果,1~2杯的牛奶,豆蛋魚肉類約3~5兩(5兩約相當于巴掌大小),就可以健康活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