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瘡瘍的偏方

瘡瘍發病過程中,由于病理變化造成的特殊形態,或由于功能障礙產生的特殊體形,對診斷常有一定意義。 如顏面疔瘡者步態蹣跚,局部突然傷口凹陷,皮色暗紅,常是走黃的先兆。紅絲疔必有紅絲一條或數條; 蛇頭疔潰后二周,仍形如蛇頭,不見消煺,多是損骨;胸椎流痰的形如雞胸、駝背; 髖關節流痰因大小腿肌肉萎縮而形狀如鶴膝;指關節流痰則指腫如蟬腹,骼窩流注每見患肢屈曲難伸。

1.可用桂枝50克,紫花地丁300克,煎水去渣,兌入200克食醋,作全身浸裕此方對老年皮膚冬癢癥亦有效。

2.地榆酸寒涼血,可外用于癰腫瘡瘍及燙火傷。可單用地榆為細末,香油調涂患處,能止痛并使愈合加快。或用生地榆二兩、冰片二分、麝香少許,共研細末,傷處破者,可撤布此粉于傷面上;如未破者,可用香油調涂患處。

3.也有用地榆末與黃連素同研為均勻細粉,用于燙傷或燒傷,取得良好效果者。白芨止血,偏理上焦出血。地榆止血,偏理下焦出血。棕櫚炭、地榆炭均能止血,但棕櫚炭無論寒熱的出血均可應用。地榆炭則偏用于下焦濕熱性的大便出血。

瘡瘍是指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后引起的一切體表化膿感染性疾病的總稱,包括急性和慢性兩大類。中國古代用以泛指多種外科疾患,后世將外科分為瘡瘍與雜證兩大類。瘡瘍多由毒邪內侵,邪熱灼血,以致氣血凝滯而成。其包括了體表上的腫瘍及潰瘍、癰、疽、疔瘡、癤腫、流注、流痰、瘰疬及有關皮膚病的內容,是中醫外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大類病證,具有發病迅速,部分病情較重等特點,在面部可引起疔瘡走黃(西醫稱為敗血癥或膿毒敗血癥),在手、足易引起傷筋損骨的嚴重后果。創傷出現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