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腸風的偏方

以便血為主證的疾病。該證由風從經脈而入,客于腸胃,或外淫風木之邪,內乘于腸胃所致。在便前時時便血,隨感隨發,血清而色鮮,四射如濺。因風熱客于腸胃或濕熱蘊積腸胃,久而損傷陰絡,致大便時出血。針對腸風,我們總結了一下偏方或者飲食方式,患者可以依據自身條件來嘗試,從而減少病情的發生。

偏方1

治宜槐花散,或四物湯加阿膠、山梔、地榆。風入大腸,留滯不散,挾濕而成者,宜加減四物湯;陰虛血不循經而成者,宜四物湯、地榆散合用。

偏方2

針灸療法治便血腸風癥狀:大便下血,血色鮮紅而清,肛無腫痛,多為近血,舌紅苔黃,脈象浮弦。針灸:主穴,曲池、上巨虛、承山。配穴,合谷、長強。

偏方3

粳米,薏米,大棗煮粥喝。粳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較多,多吃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幾率,有脂肪、鈣、磷、鐵及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

偏方4

山藥200克。炒菜吃,燉湯喝。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

偏方5

山楂50-100克,煮粥喝。山楂果可生吃或作果醬果糕,干制后入藥,有健胃、消積化滯、舒氣散瘀之效。

偶可并發腸穿孔、闌尾炎、腸套疊等急腹癥。在恢復期或急性期偶可有多發性、滲出性大關節炎,關節紅腫可在數周內自行消退。并發敗血癥者,雖國內外均有報道,但極為罕見,常有菌痢的一般癥狀和敗血癥癥狀的雙重表現。起病如一般急性菌痢,但病情隨即迅猛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