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吃一口魷魚等于40口肥肉

導讀:核心提示:自從有了“吃一口魷魚等于四十口肥肉”的傳言,很多人不敢再碰魷魚。央視網記者調查后得知,魷魚膽固醇含量的確是高于肥肉;但肥肉的脂肪也...

如果你是資深食饕,一定品嘗過《舌尖上的中國》中推薦的一道湖南名菜“酸辣筆筒魷魚卷”。這是一道結合美味與營養的菜肴。但近日,網上傳言“每100克魷魚的膽固醇含量是肥肉含量的40倍。”一時間魷魚搖身變成了“減肥終結者”。

這種說法在各大論壇引起了熱議。一位自稱是魷魚的“忠實粉絲”表示,對比魷魚和肥豬肉的熱量、營養價值。每100克鮮活魷魚熱量75大卡,每100克肥豬肉807大卡。“我倒是感覺吃一口肥肉等于十口魷魚。”另有網友表示,對于魷魚膽固醇的含量多少并不清楚,但早前在去減肥中心時,健身教練特地交待,“減肥就不能吃魷魚。”

那么,吃一口魷魚等于四十口肥肉,是真的嗎?

關于魷魚和肥肉內膽固醇的含量,央視網記者咨詢了相關的調查機構。在一本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出版,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編著的《中國最新食物成分表》提供的數據中,“每100克魷魚干(含水率21.8%)含膽固醇871毫克;每100克的里脊肉膽固醇含量151毫克;100克豬肉(肥)含膽固醇109毫克,肥肉(含水分8.8%),換成干重,大約是119.5毫克。”

從數據的對比來看,魷魚的膽固醇含量的確挺高,明顯要高于肥肉,但并沒有40倍那么大的差異。

醫生:不建議多吃

“魷魚的膽固醇含量不低,不建議每次多吃。”四川省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吳曉娜向央視網記者介紹。如果單純的把魷魚和肥肉的膽固醇含量來做橫向對比,其做法有些片面。她認為,一個食品全部的含量元素,才能說明對人體是否有好處,而不能單一的看食品的某一方面,要做全方位的科學分析。

吳曉娜醫生還強調,食物中含有的成分很多,其中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并不只是膽固醇。

雖然肥肉的膽固醇含量低于魷魚絲,但肥肉含有比魷魚絲更高的熱量和脂肪。100克肥肉含有632千卡的熱量,而同樣100克鮮魷魚絲只含有92千卡熱量,還不到肥肉的1/7。而肥肉的脂肪含量高達88.6%,更是魷魚絲的80多倍。

值得一提的是,肥肉中的脂肪大多是飽和脂肪,對人體心血管健康不利。同時,魷魚的蛋白質含量為17%,而肥肉只有2.4%。魷魚中鈣、鋅、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要明顯高于肥肉。總體來看,與肥肉相比,魷魚還是更有營養一些。

專家:兩者比較不科學

“肥肉的膽固醇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四川省醫院營養學專家李紅對央視網記者表示。肥肉里面大部分都是脂肪,把魷魚和肥肉作對比,本身是不科學的。肥肉是不建議吃的食品,可魷魚中的其他元素卻是很有價值的。

營養學家提到的其他元素,是指魷魚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等,并含有十分豐富的諸如硒、碘、錳、銅等微量元素。這些元素對骨骼發育和造血十分有益,可預防貧血。

除了富含蛋白質及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外,魷魚還含有大量牛黃酸,是一種低熱量食品。它具有預緩解疲勞,恢復視力,改善肝臟功能。其所含的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有抗病毒、抗射線作用。中醫認為,魷魚還有滋陰養胃、補虛潤膚的功能。

結論

“吃一口魷魚就等于四十口肥肉”的說法是假的。魷魚的膽固醇含量的確高于肥肉,但魷魚的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豐富,與肥肉相比營養價值更好。專家建議,魷魚營養價值雖高,但不建議多吃。每天攝取的膽固醇最好不超過300毫克,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病及肝病患者應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