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醫治腹瀉的食療驗方

腹瀉俗稱“拉肚子”,可由各種胃腸疾患引起。如腸炎、痢疾等胃腸道感染,以及腸易激綜合癥等胃腸功能紊亂等引起。主要癥狀有大便次數增多變稀,甚至帶黏液、膿血,常伴腹痛、里急后重等。中醫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病多因感受外邪,如濕熱、暑濕、寒濕之邪;情志所傷,憂思郁怒導致肝失疏泄,橫逆犯脾而成泄瀉;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進食不潔腐敗之物,以致損傷脾胃而成泄瀉。

一、腹瀉的分型

腹瀉在臨床主要可分為濕熱癥、寒濕癥、脾胃虛弱癥和傷食癥。

1、濕熱癥:泄瀉腹痛,瀉下急迫,肛門灼熱,瀉下不爽,糞色黃褐而惡臭,甚至帶黏液、膿血,煩熱口渴,小便短亦,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2、寒濕癥:大便清稀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兼見惡寒發熱、鼻塞身痛,舌質淡苔白,脈沉細。

3、脾胃虛弱癥: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便次明顯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紅,脈細弱。

4、傷食癥:瀉下糞便臭如敗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腹痛,瀉后痛減,脘腹痞滿,噯腐酸臭,不思飲食,舌苔厚膩,脈滑。

二、腹瀉時常選的食物

炒薏仁、芡實子、蓮子、百合、山藥、大棗、菱、桂圓、石榴、檸檬、茴香、香菇、芫荽、生姜、熟藕、馬鈴薯、茭白、馬齒莧、蒲公英、苦菜、紫菜、胡椒、肉桂、芥末、花椒、紅茶、黃酒、紅糖、醋。

三、腹瀉食療方

1、濕熱癥腹瀉食療方:

(1)、馬齒莧綠豆湯:馬齒莧200克,綠豆50克,大蒜5頭,鹽適量。共煮1小時飲用;

(2)、苦瓜拌蒜泥:苦瓜100克,紫皮大蒜1頭。苦瓜切絲,大蒜加工成泥,再加米醋、醬油、香油拌勻。

(3)、馬齒莧粥:鮮馬齒莧100克,薏仁米30克,粳米50克,同煮成粥食之。

2、寒濕癥腹瀉食療方:

(1)蓮子生姜粥:蓮子50克,生姜30克,紅糖30克,粳米100克。蓮子、粳米先煮半小時,再放入姜、糖,煮10分鐘食用;

(2)、附子粥:炮附子(先煎1小時)10克,生姜30克,粳米100克。共煮1小時后成粥食用;

(3)、楊梅酒:楊梅20枚,白酒500毫升,密封3天后可飲之。

3、脾胃虛弱證癥腹瀉食療方:

(1)、芡實薏仁山藥粥:芡實30克,炒薏仁30克,山藥50克,糯米100克,砂糖30克。同煮成粥;

(2)、蓮子大棗粥:蓮子30克,大棗10枚,山藥30克,百合30克,糯米100克。同煮成粥食之;

(3)、粳米姜茶:茶葉15克,生姜10克,大棗7枚,粳米30克,同煮成粥食之。

4、傷食癥腹瀉食療方:

(1)、山楂山藥粥:山楂30克,山藥3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煮粥食之;

(2)、酸辣湯:焦山楂60克,胡椒粉6克,紅糖30克。焦山楂水煎取汁,再加入胡椒粉、紅糖攪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