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玉米受潮后產生的致癌物質

玉米,大家熟知的食物,但是有幾人知道玉米受潮后會產生哪些物質,對人體有哪些危害呢?根據調查表明,玉米在受潮后可以產生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的毒性遠遠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是目前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可想而知我們悄悄的吃了多少致癌物質。

黃曲霉素無孔不入,可以通過對食物飼料等多種物品的污染進入人體威脅到人類的健康,所以,在平時應當注意食物是否變質,發霉,腐爛等,如果發現,要及時處理,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一、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主要由黃曲霉菌(A. flavus Link)和寄生曲霉菌(A.perasilicus Speave)產生。此外一些曲霉、青霉、毛霉、鐮孢霉、根霉、鏈霉菌和放線菌等也能產生該毒素。是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

黃曲霉毒素的分布范圍很廣,普遍存在于霉變的糧食及糧食制品中。是溫暖氣候地區糧食和飼料的一大隱患,凡是被上述真菌污染的糧食、食品和飼料中都可能存在。其中花生、玉米、棉籽及其餅粕最易被污染,小米、高粱和甘薯次之,大豆粕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程度往往較輕。

二、黃曲霉毒素對人體的危害

黃曲霉毒素有極強的致癌性,長期攝入黃曲霉毒素會誘發肝癌。它誘發肝癌的能力比二甲基亞硝胺大75倍,是目前公認的致癌性最強的物質之一。另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導,黃曲霉毒素含量在30?50ug/kg時為低毒,50?100ug/kg時為中毒,100?1000ug/kg時為高毒。

當玉米受潮以后的危害是比較大的,其中黃曲霉毒素是直接導致癌變的一種物質,藥性讓玉米能安全的食用,就需要加熱來完成,當熱度達到230℃才能徹底消除黃曲霉素,在保存玉米的時候,盡量要放到痛風、低溫、干燥的環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