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攀巖極限運動的特點

導語:攀巖屬于一項極限運動,對于我們如果想攀巖,那我們應當掌握哪些攀巖技巧,又需要準備哪些攀巖裝備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下。

攀巖極限運動的特點

攀巖運動的特點,攀巖運動中的室內攀巖屬于極限運動。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室內攀巖館,人們可以在周末假日去體驗攀巖登山的感覺和挑戰一下極限運動。生活在喧囂的都市中,又正值冬日,令人難得有機會去享受戶外攀巖的樂趣。但是現在已經開始流行起室內攀巖,讓我們能在城市中體驗征服自然的感覺。據了解,室內攀巖是通過攀登人工設計高度、難度不等的巖壁(通常6—8米高)來完成攀巖的體驗。室內巖壁上布滿可以隨意改變位置的巖點。這些人工巖點形態和大小不等,初練者可以選擇大一些的巖點,而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就可以選擇那些小巖點以增加難度,鍛煉臂力。活動的巖點還可以改變攀登的路線,當然,無論是選擇巖壁、巖點還是路線,“循序漸進”都不失為一種聰明的決策。

攀巖運動的特點1,與室外攀巖相比,室內攀巖安全系數大為提高,設有繩索、鐵索、鉤子等保護設備。參與者利用三點固定法,沿著巖壁的棱角、支點、裂縫向上攀登,人們主要比攀登的難度、速度和技巧。

攀巖運動的特點2,室內攀巖看似容易做時難。要求玩者集耐力、柔韌性和平衡能力于一體,利用難度不一的支點完成橫跨騰挪、引體翻越等高難動作,從驚險中得到刺激,獲得享受。使蠻勁向上攀,準會吃虧。室內攀巖要得要領,要使巧勁,初練者一般建議先找那些大的易于把握的巖點向上攀,等慢慢掌握了一些技巧,再選小巖點增加難度,鍛煉臂力。練久了你會發現,各個活動的巖點還會改變你各次不同的攀登路線,這樣循序漸進,可稱得上是其樂無窮。

攀巖運動的特點3,不要以為攀巖只是男子漢的專利,在攀巖館也能見到很多女孩的身影。每當有女孩子在保護繩的保護下在峭壁上奮勇攀登時,圍觀者總是不斷發出陣陣加油聲。攀巖教練提醒道,攀爬時,身體應盡量貼近巖壁,這樣可以節省力氣。腳要橫踩巖點上的小窩,可以有效地防止滑脫。

極限運動攀巖需要哪些技巧

現代社會中,由于多樣的變化帶給攀巖這種活動無比的挑戰。每一條巖面上的路線都是心理和生理解決問題的練習,每一次攀登都不同于以往,所以去發現是什么在運作、要做哪種攀登、為誰設計的路線,是使這攀登之舞保持新鮮有趣的過程。然而,攀巖還是需要一些技巧。那么,攀巖需要哪些技巧呢?

攀巖需要哪些技巧1. 熱身

在開始攀巖之前,熱身這個動作是非常重要的,省略這個步驟很容易受傷。例如你在家里的走廊裝訓練器,每次經過走廊,你都有拉幾下單杠的習慣,你可能已經因此而使肌肉或肌腱拉傷,因為你沒有做熱身。 想要計算需要多少熱身活動才能增進攀巖成績是不可能的,但是熱身的確可以減少拉傷甚至拉斷肌肉的危險,所以千萬別忽視它,它是攀巖或訓練前必做的步驟。目前對于熱身到底該怎么做雖然還有爭議,但無論如何,找到你覺得最舒服的方法是我們的建議。 最好的暖身方法是慢跑10-15分鐘。也許巖墻附近沒有跑道,但是你可以在原地跑步,膝蓋盡量提高,并且加上跳躍和后踢。第一條路線先活潑地動三十分鐘,尤其當你有攜帶裝備攀爬的時候。 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攀巖時總是爬爬停停。架繩很費時間,容易讓身體冷掉;而確保一個先鋒攀登者會耗費的心理能量比生理還多,所以當你攀巖的時候,可能更容易冷掉。因此,在你攀登之前,你必須做任何可以保持肌肉溫度的動作。



攀巖需要哪些技巧2. 抱石

抱石是一個不用確保、較基層的攀巖活動。找一塊大石頭或較迷你的巖墻來爬,隨時可以回到地面是抱石的好處,不過也要小心避免傷到腳踝,所以如果你有同伴在后面用手為你確保更好。無論如何,只要有一雙巖鞋,你就可以試試抱石的樂趣。

抱石都不用吊帶,只有巖鞋和粉袋,所以底下的吸震墊及安全措施就格外顯的重要,最好有人在旁邊可以扶一下。世界比賽的潮流也是抱石賽,觀眾喜歡看精采,不喜歡看底下大家都過的去的部份,以及長路線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無論是換路線還是比賽。

試著找一塊有大小裂隙、不同種類的手點、巖棚、凹洞的大石頭,這些是你在爬一般路線時都會碰到的地形。據說,爬100英呎先鋒和一個小時抱石運動所學到的心得是一樣的。

那么,什么是我們從抱石中可以學到的呢?首先,平衡感是爬巖技巧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抱石能使平衡感增進,最好的訓練方法是爬巖時注意你的腳。大膽移動也是要盡量嘗試的,成功將建立在你的自信之上。

另外,抱石也可以訓練你的基本技巧,教你選擇最好的手點和腳點。你會開始注意到手和腳之間力量的不同;使用腳的力量越多,肌肉越不容易累。所以,當你抱石時,練習好好放置腳的位置,如依腳點的變化而用正踩或側踩。注意把身體往外傾斜一點,可以增加腳和巖面的磨擦力,一般初學者常犯的錯就是身體不能保持垂直,反而太貼近巖面,以致重心位置不對,手浪費很多力量。

最后要提到的一點是,耐力能讓你保持體力完成路線,對爬巖者的身體屬性來說,它是很重要的。可惜在抱石時,因為高度不高,所以它很容易被遺忘而沒有訓練到,所以我們在抱石時,可以上攀、下攀或橫渡,連續幾次不要休息,以達到耐力的訓練。

攀巖需要哪些技巧3. 技巧

1)系完保險扣要請教練檢查,最好請教練給你系"雙八結"或"水手結",這樣會較安全。

2)攀爬時,身體應盡量貼近巖壁,以節省力氣。腳要橫蹲巖點上的小窩,可有效防滑脫。

3)手指并攏,才能牢牢抓住巖點。

4)手腳輪流用力可節省體力,必要時向上"悠"一下更會事半功倍。

5)下降時面向巖壁,四肢伸開就不會在巖壁上碰疼。

6)攀巖時宜穿小半號的薄底鞋。

7)攀前觀察巖點、選好路線,可提高攀巖速度……

談一談攀巖過程中用力的特點,因為了解各種用力的特點,就有利于我們在訓練和攀登時做到心中有數。在攀巖過程中,最基本的技術,就是支點固定攀登法。就這種基本技術而言,結合巖壁上不同的支點情況,可以大致將攀巖過程中的用力歸納為:

抓--主要是指用手抓住巖石凸起部分;

摳--是指用手摳住巖面上的棱角、臺階和裂縫;

拉--是指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點的前體下,小臂貼于巖面,用力下拉使身體上攀;

撐--指利用臺階裂縫或其它地形、以手、掌和臂的力量使身體向上移動,或左右移動;

推--主要是指利用側面、下面的巖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向上或左右移動;

蹬--是指用瓣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踏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荷;

跨--是指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攀登的支點;

掛--主要是指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巖面凸起或下凹處維持身體平衡或使身體移動;

踏--主要是指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登身體移動,以減輕上肢的負荷;

摩擦--是指利用巖石鞋與巖壁形成的合理角度所產生的短暫穩定,使身體向上或左右移動。



力量是攀巖運動員的基本素質,而如何將力量靈活、協調地分配利用,則需經過系統的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方可達到要求。下面將淺談一下攀巖運動專項身體素質及常用的訓練方法。攀巖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一般指:

肌力,包括四肢、腰背、腹部等的肌肉力量;

平衡能力,即在運動中的維持身體穩定性的能力;

柔韌性,主要指肌肉、肌膜、韌帶的可動范圍、伸展程度;

靈巧性,即腦、神經、肌肉三者間的協調能力;

呼吸循環機能,主要體現在運動中呼吸節奏的調整方面。


攀巖菜鳥怎樣選購攀巖繩

攀巖已經算是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比較喜歡的一種運動之一,但是在面對攀巖的時候,比起心里的恐懼,很多時候,我們是裝備的問題才導致了攀巖的失敗,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選購攀巖器械呢?應該怎樣選購攀巖繩呢?

怎樣選購攀巖繩:繩子長度

一般以米來計算,現在的55和60米繩已經代替了過去的50米。長的繩子雖然重一些,但是可以攀登長一些的巖壁。廠商通常制造的長度是50、55、60、70米。

怎樣選購攀巖繩:繩子直徑

一般用毫米表示,是在一端吊一個10公斤重物的情況下測得的。 所以,不同廠牌的繩子,看起來不一樣粗,卻有可能同樣標示10mm。15年之前,流行11毫米直徑的繩索。現在則是10.5毫米和10毫米的時代。甚至有些單繩的直徑是9.6和9.6毫米,直徑大的繩子保險系數和耐用性都很好,細繩一般用于登山保護。

怎樣選購攀巖繩:繩子測試標準:UIAA,CE和ENs

UIAA 是國際登山組織聯盟的全名,是國際間公認有權威能為攀巖裝備訂立標準的組織。UIAA標識的意思是:這項產品通過UIAA規定的測試,并達到UIAA所訂的標準。

CE是比UIAA更常見的標識,因為它的范圍很大,不限于攀巖裝備。CE標識表示:本產品適合于依照它所設計的用途使用。攀登裝備在CE中被歸類為:設計復雜的個人保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of complex design) ,簡稱ppe。CE規定:所有的ppe必須能夠提供充分的保護,讓使用者免于可能致命的風險;必須能夠容易且舒適的穿戴,而且要能和搭配使用的其它ppe兼容。

除了UIAA和CE之外,目前有一套更新的「歐洲標準」--European 簡稱ENs,正逐漸為世界許多國家接受,做為產品適用性的指針。在攀巖裝備方面,ENs的大部份標準雖然依據UIAA,但界定更嚴格。對于攀巖繩應如何構造,及在控制條件的情況下,繩子應達到如何的表現水準,ENs都做了額外的要求。

怎樣選購攀巖繩:下面是UIAA和ENs對動力繩所訂的標準:

1. 負荷80公斤重,墜落系數2的條件下,單繩的最大沖擊力不得高于1200daN。在負荷55公斤重,墜落系數2的條件下,半繩的最大沖擊力不得高于800daN。(1daN=1.02公斤)

2. 負荷80公斤重的條件下,單繩必須能夠承受墜落系數2的墜落至少5次。(半繩的負荷為55公斤)

3. 在負荷80公斤重的條件下,單繩的靜態延伸量不得超過8%。在負荷55公斤重的條件下,半繩的靜態延伸量不得超過10%。

4. 將2公尺長的繩子拉過測試機器5次,繩皮滑移量不得超過40厘米。

5. 繩子上必須標明繩子的類型(單 / 半 / 雙繩),制造商,和UIAA、ENs、CE的認證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