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怎么理解運動時身體的各種反應

導語:你有沒有過沒動幾下腿就抽筋、走兩步就放屁、鍛煉一次肌肉酸痛好幾天……這可不是身體在跟你鬧脾氣,是它要通過這些特殊的語言告訴你它的想法。近日,臺灣《康健》刊文,告訴你身體的這些反應是想“表達”什么。

1、放屁:“真舒服。”放屁是運動時最令人難以啟齒的困擾之一。臺灣國泰綜合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黃奕文指出,運動有助于腸胃蠕動或擠壓到腸胃,導致排氣,有時還會打嗝,這些均屬正常反應,是身體在將多余的氣體排出來。老年人由于活動量少,腸胃逐漸老化,氣體容易堆積,運動時會比一般人更常排氣。建議不要怕排氣,應該盡量多走動,每天5000步。

2、腹部絞痛:“我要深呼吸。”多數專家認為這是血液含氧量不足或肌群無力導致的。呼吸不順暢、飯后立即運動都有可能導致短暫疼痛。建議當下先停止運動,緩慢地深呼吸,并輕柔地用掌心按摩疼痛部位;運動前適度暖身;正餐后兩小時再運動,讓食物消化。

3、肌肉發抖:“我有點累了。”肌肉顫抖最常發生于手部與腹部。這其實是身體在告訴你:肌肉已經開始疲勞了。臺灣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瀛洲提醒,如果開始發抖,就應停止運動。若仍勉強繼續,可能會導致肌肉受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4、腿抽筋:“動前先暖暖身。”臺灣馬偕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姜義彬表示,暖身不夠是抽筋的常見原因,電解質不平衡、血液循環較差,也會導致抽筋。抽筋時應立刻停止運動,補充運動飲料,輕輕按摩抽筋部位,切勿硬扳,以防受傷。




5、肌肉酸痛:“別用力過猛了。”過度運動會造成肌肉傷害,嚴重者會引發急性腎衰竭。如果隔天酸痛仍未消失,代表運動強度過大,可用冰敷、按摩等方法緩解。

6、頭暈:“我餓了。”原因可能有兩種:吃得不夠或換氣方式錯誤。運動時血糖會下降,當脂肪酸還來不及變成能量時,就會頭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調控并不穩定,建議運動前一定要吃點東西。運動時呼吸不暢,內臟壓力上升,血壓飆高,靜脈回流變差,進而導致頭暈。有氧運動時,建議用鼻子吸氣,再撅著嘴慢慢吐氣;肌力訓練要用力時吐氣,放松時吸氣。

7、頭痛:“我渴了。”臺灣臺安醫院腦、脊髓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表示,運動時交感神經較為興奮,如果缺少熱身運動,就可能導致頭痛。此外,運動時水分流失,血壓下降,也是頭痛的原因之一,建議運動前充分熱身并喝約200毫升的水,中途每隔20—30分鐘再補充一次,尤其年長者更應注意。

8、流鼻涕,全身癢:“我過敏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劉玲玲指出,這可能是運動時體溫升高,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誘發的過敏癥狀。另外,若地毯塵螨較多,或是室外有花粉飄散在空氣中,也可能誘發流鼻涕。休息后癥狀就消失的人,應慢慢增加運動量,讓身體逐漸適應。但如果身上出現嚴重紅疹塊或紅腫,應趕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