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草魚和鯽魚的區別

我們在做菜的時候經常容易將草魚和鯽魚混淆,其實只要有點專業點的知識都是可以將草魚和鯽魚區分開來的,草魚和鯽魚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我們可以從草魚和鯽魚的體形和背鰭區分開它們,我們也可以從這兩種魚的做法到它們各自具有的營養價值和養生功效的不同。

草魚和鯽魚是兩種不同的魚,所以我們要區分開才行,草魚和鯽魚的做法完全不同,如果混淆了兩種魚會導致我們做出來的菜肴味道大打折扣。

鯽魚(Carassiusauratus)又叫鯽殼、佛鯽。體形略似鯉魚,但吻部無須,背部深灰色,體側和腹部銀白或略帶淡黃色而易於和鯉魚區別。

鯽魚分佈廣,適應能力特別強,能受0℃的低溫,也能忍受0.1毫克/升以下的低氧,並在酸鹼度pH10左右的水體中也能生長繁殖。

鯽魚的繁殖能力強,其性成熟早,一般1齡魚就可懷卵,據資料,一尾重約100克左右的雌魚,其懷卵量可達800-1000粒,5齡魚可超過10萬粒。產卵習性大致與鯉魚相同。

鯽魚也是雜食性魚類,幼鯽主要吃浮游生物和植物嫩芽、腐屑等。成魚喜吃各種水生昆蟲和底棲動物,更吃各種商品飼料。總之,對食物無嚴格選擇,有什麼吃什麼,很好餵養。

鯽魚肉味鮮美且富含營養,其鮮肉含蛋白質高達17.86%。據有關藥書記載,鯽肉有健脾開胃,增進食欲,補虛弱,可治脾虛的泄瀉、痢疾和便血之功能。

草魚體型延長、軀幹部略呈亞圓筒形,尾部側扁,無腹棱、頭中等大,吻寬而平扁,口端位弧形,上頜稍有突出。鰓耙短小呈棒形,排列稀疏。下嚥齒為梳狀櫛齒,鱗片頗大,圓形。側線微彎,向後延至尾柄正中,背鰭無硬棘,起點與腹鰭起點相對,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稍遠。臀鰭無硬刺,起點距腹部基部較距尾鰭基為近。魚體呈茶黃式,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鰭和尾鰭帶灰黃色,其餘各鰭較淡。

草魚外觀很象青魚,但兩者體色有別。草魚體色茶黃帶灰,偶鰭灰黃色,而青魚體色呈青黑色,偶鰭在白色腹部的映襯下更加顯得青黑。鯽:體側扁。背面呈青褐色,腹部銀灰色。呈紡鍾形,頭口較小,無須。

上文我們介紹了應該如何區分開草魚和鯽魚這兩種魚,其實要區分草魚和鯽魚是非常容易的,我們可以從體形到背鰭去區分它們,草魚的體形比較圓而鯽魚的體形更扁一點。草魚的背鰭是接近於方形而鯽魚的背鰭比較接近長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