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先喝湯好呢還是先吃飯好呢
大家都聽過“無湯不成宴”這一俗語,很多人吃飯的時候都缺少不了湯水,喝湯不僅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水分,還能降食材中的營養成分溶解在水中,可以讓人們更容易吸收營養物質。在寒冷的冬季喝上一口熱氣騰騰的暖胃湯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有關營養專家提醒,喝湯有很多講究,只有科學喝湯才能吸收好營養,喝出健康。
1、先湯後飯還是先飯後湯
在飲食習慣中,有的人喜歡飯後喝湯,被譽之為“灌縫”。有的人有飯前喝湯的習慣,稱之為“墊底”。我國也有“吃飯先喝湯,不用醫生開藥方”的說法,是說吃飯前先喝湯對健康有益處,就不用請醫生開藥方了。喝湯是中國人重要的飲食習慣,是先飯後湯還是先湯後飯,人們在實際操作上卻大不相同。
有人把飯前喝湯,看做是人類廉價的健康保險,這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吃飯前,先喝幾口湯,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可滋潤口腔食道,使食物能順利下嚥,防止幹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飯前喝點清淡稀薄的湯,刺激胃液分泌,便於腸胃的吸收,飯量也相應地減少,從而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而先飯後湯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有它的適宜人群,如身體虛弱消化功能不良者、身體羸瘦營養缺乏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體質較差的老人等,飯後一碗湯對輔助消化吸收和補充營養是有一定幫助的。
可見,兩種認識都是有道理的,這正是中醫辨證施吃,因人、因地、因時而異思想的體現。所以,究竟是先湯後飯還是先飯後湯要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狀況決定,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公式,不能一概而論。
2、只喝湯不吃肉錯誤的選擇
很多人認為,肉熬成肉湯或肉汁後,肉變成肉渣淡而無味,肉裡的精華熬到肉湯裡去了,所以肉湯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有人甚至養成了只喝湯不吃肉的習慣。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全溶解在湯裡。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
吃肉遠比喝湯的營養價值要高得多,無論怎麼熬湯,湯裡的營養成分也不會比肉裡含量多。比如,拿人體離不開的營養之一蛋白質來說,肉裡的含量高達90%以上,而湯裡含量不會超過10%。另外,其它的營養成分如脂肪、脂溶性維生素、礦物質也大多數留在肉裡。
但是,如果熬湯時間過長,反而有些營養成分會消失。比如一些維生素類就極易分解,這時不但湯裡的營養少了,肉裡的營養成分也會減少。
不過,由於湯的味道鮮美,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提高食欲,因此在餐前先給食欲差的人喝些肉湯也無可厚非,但要想獲得營養,更需要鼓勵多吃肉。
3、老年人喝清淡湯
老火湯、煲湯其實不適合老年人喝,因為其油鹽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不利健康。最好選擇口味清淡的蔬菜湯,不僅爽口,還不會增加過多的熱量。當然,喝湯並不是說喝得越多越好。一般情況下,中晚餐以半碗湯為宜。
經常感到胃脹、燒心、反酸的人通常消化不好,不宜餐前喝湯,因為這樣容易沖淡胃液,更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另外,動物原料做成的湯,因味道鮮美,特別受人歡迎,這些湯中都含有嘌呤堿,特別是內臟原料燉的湯嘌呤堿含量更高,嘌呤堿在體內代謝產生尿酸沉積於關節而產生疼痛,因而痛風患者要小心這些湯。有些老年人在連續大量喝了這些湯之後出現了關節痛,就與此有關。
胃病患者特別是胃酸過多者,不宜喝濃肉湯、濃雞湯,因這些湯中的含氮浸出物(湯中鮮味的來源,包括肌肽、肌酸、肌酐、嘌呤堿和少量氨基酸)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濃,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也越強。胰腺炎患者亦不宜食用濃肉湯、濃雞湯、濃魚湯。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患者,在外就餐儘量別喝湯。餐館做湯除了加入鹽外,還要加入等量的雞精、味精。雞精的鈉含量大概相當於普通鹽的一半,而純味精含鈉量大概相當於鹽的三分之一。所以,那些鮮美異常的湯鈉含量非常高,對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