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
消化系統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日三餐都要經過消化系統的運行。如果消化系統出了毛病,一定要高度重視,這是關乎自己健康的一個指標啊。排除機械性損傷出血,要是發現消化道出血了,這也是消化道疾病的一個症狀,我們要找准病因,積極進行治療。有了一個健康的消化系統,才能讓每天輕鬆自在。
人的消化道分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機械性損傷、血管病變、腫瘤等引起的,也有可能因為鄰近器官的病變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引發的出血。當出現消化道出血時,我們應該如何治療呢?
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觀察神色和肢體皮膚是冷濕或溫暖;記錄血壓、脈搏、出血量與每小時尿量;保持靜脈能路並測定中心靜脈壓。保持病人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適當進流質。多數病人在出血後常有發熱,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2.補充血容量:當血紅蛋白低於9g/dl,收縮血壓低於12kPa(90mmHg)時,應立即輸入足夠量的全血。對肝硬化站靜脈高壓的患者要提防因輸血而增加門靜脈壓力激發再出血的可能性。要避免輸血、輸液量過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腫或誘發再次出血。
3.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處理
(1)胃內降溫。
(2)口服止血劑。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護胃黏膜。
(4)內鏡直視下止血。
(5)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的非外科手術治療。
4.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療
下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主要症狀是便血,如果長期便血,會造成嚴重後果。
(1)一般治療 總的原則是按不同的病因確定治療方案,在未能明確診斷時,應積極的給予抗休克等治療。患者絕對臥位休息,禁食或低渣飲食,必要時給予鎮靜劑。經靜脈或肌肉途徑給予止血劑。治療期間,應嚴密觀察血壓、脈搏、尿量。注意腹部情況,記錄黑便或便血次數、數量,定期複查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紅細胞比容、尿常規、血尿素氮、肌酐、電解質、肝功能等。
(2)手術治療 在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不明確的情況下,不主張盲目行剖腹探查,若有下列情況時可考慮剖腹探查術:①活動性仍有大出血並出現血流動力學不穩定,不允許做TCR-BCS、動脈造影或其他檢查;②上述檢查未發現出血部位,但出血仍在持續;③反復類似的嚴重出血。術中應全面仔細探查,消化道應全程仔細觸摸,並將腸道提出,結合在燈光下透照,有時可發現小腸腫瘤或其他病變。如果仍未發現病變(約占1/3),可採用經肛門和(或)經腸造口導入術中內鏡檢查。由內鏡專科醫生進行,手術醫生協助導引進鏡、並可轉動腸管,展平黏膜皺襞,使內鏡醫生獲得清晰視野,有利於發現小而隱蔽的出血病灶。同時,手術醫生通過內鏡透照,有時亦可從漿膜面發現病灶。
小毛小病不容忽視。如同消化道出血一樣。有的時候消化道出血容易以為短暫的痔瘡毛病犯了,以為少吃點辛辣即可。其實不然,應檢查好才可放下心。為了預防消化道出血,我們應當注意生活節奏的規律,一天三頓按時吃飯,早起早睡,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少吃辛辣油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