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健骨方法多 鹿茸是首選
許多人還未到中年,就開始腰酸背痛甚至生了骨刺,除了這些骨骼系統的退行性疾病之外,其他臟腑的功能也逐漸減弱而出現諸多病態,如夜尿多且不舉、腎不納氣而喘、腎不濟竅而耳虛鳴甚至失聰等,這些都是人老腎先衰之證。在眾多的補腎品中,能溫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的鹿茸是最受青睞之品。鹿茸的藥性偏溫,能壯陽卻不燥,伴滋陰劑用,則能養陰而不膩,所以很適合人服食。古人將其列為補益藥之上品而與人參齊名。
鹿茸是雄鹿的嫩角,它是含多種膠性物質和多種不同結構的鈣質和多種複雜而微量的稀有成分的藥材。由於來源不裕而價格昂貴,所以在使用時應該儘量採取原質吞入,而絕不能用做煎劑。如果作為煎劑使用,它的膠性物會黏附於其他藥物的渣滓上而浪費,或是黏附於藥煲內壁的高處而被烤成廢品甚至變成有損于健康的焦狀物。所以歷代醫家用茸治病時都是把它研成細末,直接吞食或配以其他藥粉拌製成丸服食。例如:《千金方》中治療佝僂病及其他虛弱症的鹿茸散,就是將鹿茸與當歸、阿膠、烏賊骨等藥共研為末,直接用淡鹽水送服或調成糊狀吞服的。而《醫宗金鑒》中用於治療小兒“先天性五軟症”的補腎地黃丸,就是以六味地黃丸為基礎,加入鹿茸和牛膝,研成細末,煉蜜為丸的。這兩首處方被近代人用來治療嚴重的佝僂病、症、、性功能衰退等均有卓效。在防治骨質疏鬆症時,可以此二方為基礎,依具體情況加以調整使用。
有些喜歡飲酒的人,將鹿茸浸入酒中作為補品享用,這雖是簡便之法,然而,用量不易控制,而且酒中的乙醇會影響人體對鈣質的吸收和利用,因而不夠理想。
民間將鹿茸當做滋補品來用時,往往依舊俗相傳之食參法:嚴謹地選在冬至這一天,並用精瘦的肉類共同燉食。此法若是用於增強性功能,或是治療的腰膝酸軟、血虛暈眩、精疲力乏等證,或用於治療急重疾病愈後的頑固性,或用於治療舊稱的症,乃至用於治療胃潰瘍或經久不愈的癰疽等頑固性的疾病時,用肉燉鹿茸來作突擊性調治,是適合的。可是,若用於防治骨質疏鬆症之類的“靜病”,則嫌麻煩也難奏效。再說,鹿茸不同於紅參,紅參能提高人體對產熱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適量服食之後能提高抗寒能力,所以選在入冬前服食就比其他季節服食有較多的好處。無此作用的鹿茸就不必選擇在冬季而任何季節皆可服食。
利用鹿茸的補腎健骨之功,針對骨質疏鬆症及其他類似的慢症而用時,最好的用法就是取1~2片茸片直接放入口中,讓唾液使之徐徐溶化,慢慢咽下溶有鹿茸的唾液,最後再將餘渣嚼碎吞下。這樣既比研粉吞食要方便得多,且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也更高,用量也較少,還可以從中辨認所用茸片的質地優劣。
茸片用於燉服時,每次的用量為1~4克(約合市秤3分到1錢2分);而直接含服茸片的用量則為0.5~1克(約合市秤為1.5~3分)。鹿茸的服食時間並無嚴格的要求,通常均以日間半空腹的時候(一日2~4次)為最適合。因為它的有效成分會與水果和蔬菜與茶湯中的鞣酸發生反應而被破壞,因而屬配合禁忌。此外,凡患新感染而發熱的疾病和突然發生劇烈痛證的人,都屬暫忌;正在服用含茸的丸、散劑的人,遇到這兩種病證時,也應該暫時停藥。還應該注意的是,凡體格壯實而無需服食的人或食茸過量的人,都容易引起頭漲、胸悶或鼻衄等反應,須立即停藥觀察,而不可強行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