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紅景天真奇效 四大病症能治癒

紅景天大多分佈在北半球的高寒地帶,大多數都生長在海拔3500—5000米左右的高山流石或灌木器叢林下。我國有73種,其中西藏佔有32種,2個變種,但至今仍未有很好的開發利用。紅景天主要以根和根莖入藥,全株也可入藥。

下面介紹一下紅景天的臨床應用。

1.冠心病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疾病,但不可忽視。其屬中醫學的“厥心痛”、“胸痹”、“真心痛”等範疇。中醫認為,心脾腎的虧損是其病之本,氣滯血瘀,痰濁內生,脈絡不通,是病之標。主要表現頭暈、心悸、胸悶、短氣、乏力,或胸痛、伴面色蒼白、煩躁不安,重者出冷汗、血壓下降,甚至昏厥等等。臨床上常以虛實互見,虛則因腎陽不足,心陽不能舒展,脾陽失其溫煦;實則氣滯血瘀,痹阻心脈,缺血缺氧是貫穿整個病程。因此,紅景天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數,維持心肌對能量的需求,而並不減少冠狀動脈血流量,從而提高了心臟的泵功效率,有助於冠心病的改善、心絞痛的緩解。如治單某,男性,56歲。患冠心病3年,常服心律平、複方丹參片等多種西藥治療,病情穩定。近月來感到做事力不從心,看過醫生,調換藥品,服了一段時間,其症減輕不顯,故加服中藥。症見心悸、左胸有刺痛感,兩脅脹痛,短氣,心煩不安,寐劣,舌質紅,有瘀點,苔薄黃,脈弦細而結代。藥如:紅景天15g,黨參10g,麥冬10g,當歸15g,赤芍15g,生地15g,川芎10g,丹參20g,黃芪30g,五味子6g,生甘草10g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調治2月而諸症改善。

2.支氣管擴張咯血

本病是指支氣管及其周圍肺組織的慢性炎症損壞管壁所致的支氣管擴張或變形。主要症狀有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和反復咳血,屬“咳嗽”、“咳血”之範圍。多因肺陰素虛,感受風熱燥邪,或肝火犯肺,肺失清肅,或陰虛火旺,損傷肺絡,以致咳血。治療方法有清熱、清肝、滋陰等不同,但潤肺、止血藥為之必用。而紅景天有潤肺化痰止血的功效,且含有紅景天甙和甙元酪醇為人參興奮劑,所含的沒食子酸、傘形花辦酯、東莨菪素、山萘酚等,具有抗菌消炎、止咳祛痰的作用,同時還含有鞣質,也稱單寧或鞣酸。具有收斂性,能止血。因此用於治療支擴咯血有明顯療效。如治陳某,男性,58歲。患支氣管擴張咯血6月余,曾到多家醫院求治少效,而求中醫治療。當時症狀有咳嗽,痰不多,咳之不爽,痰中血絲,或時血較多鮮紅,有時血少而暗色,伴胸悶,夜寐不安,納少,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藥用:紅景天15g,桑白皮15g,北沙參12g,百合15g,炒蛤殼10g,仙鶴草20g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共服20餘劑而咳血消失,然後調理數劑病瘥。

3.慢性腎炎

本病又稱慢性腎小球腎炎,是指由多種病因引起以雙側腎小球發生慢性炎性病變為共同病理改變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臨床以水腫、蛋白尿、血尿等為主要特點,中醫學將此歸屬於“水腫”、“尿血”、“腎風”、“腰痛”之範圍。認為是由於外邪侵襲、脾腎虧損或下焦濕熱所致。治療較難,易於復發,以致腎臟結構和功能的損害。筆者多採用健脾補腎的方法,加入紅景天以活血化瘀,可延緩了纖維化的進程,從而保護腎臟的功能,療效滿意。如治林某,男性,35歲。患慢性腎炎2年餘,伴有高血壓,蛋白尿。服用博蘇、施慧達等西藥後血壓下降而且穩定,但尿蛋白+++不易消退,然而轉入中醫治療。見腰酸乏力,納差,顏面浮腫,大便稍爛,苔薄黃,舌質胖,脈細弱。尿蛋白+++,尿潛血+++。藥如:紅景天15g,生黃芪30g,漢防己15g,生白術15g,仙靈脾15g,菟絲子15g,鹿銜草40g,芡實15g,丹參15g,杜仲15g等加減,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調治半年後開始尿蛋白轉陰性,尿潛血陰性,症狀消失。

4.慢性疲勞綜合征

本病是一種應激性疾病,以慢性或反復發作的極度疲勞持續半年以上為主要特徵。臥床休息也無明顯緩解,平均活動量可比健康時減少一半以上,同時可伴有咽痛、肌肉關節疼痛,淋巴結腫大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和頭痛、失眠、短期記憶力減退及集中注意力下降、心煩、焦慮、心悸鬱悶、情緒低落等神經精神症狀。屬中醫學“懈怠”、“四肢不用”、“四肢酸痛”、“虛勞”等範疇。其病因主要與情志內傷、過勞(包括勞力過度、勞神過度、房勞過度)、飲食不調、先天不足相關。它主要病位在心脾,發病起於肝,主要病機為氣虛血瘀,從而造成臟腑虧虛,氣血陰陽失調,導致本病的發生。筆者常用歸脾湯加紅景天調補氣血抗疲勞,延緩機體的衰老,療效滿意。如治張某,男性,48歲。患者身倦疲勞1年余,曾做多次體檢,各項指標均在正常範圍,但頭昏、乏力、健忘,或時耳鳴、注意力不集中,不想與人交流,或看醫生用藥,或到藥店自購保健品甚多,不見其效。後用中藥治療,處方:紅景天20g,黃芪20g,當歸15g,黨參30g,生白術15g,酸棗仁12g,石菖蒲10g,沙苑子12g,山萸肉10g,茯苓15g等,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加減調治2月而諸症減輕。